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五册(2018) 6 古诗两首 示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五册(2018) 6 古诗两首 示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2 22: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示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的意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的同时,老师讲述:同学们,在797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你们了解陆游吗?
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同学们不妨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二、初读诗歌,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
3、通过朗读,找出诗歌的情感线索——悲,从而整体体验古诗情感,把握古诗朗读的基调。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
指导:
(1)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2)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3)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 叙述:南宋的皇帝叫赵勾,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当时战乱频繁,金兵频频进犯,宋军节节败退。由于战败,后来宋朝政府拱手把当时的首府开封,送给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国。至使整个国家山河东一块西一块被金兵占领,山河破碎。而陆游就生活在这样国破家亡的年代。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4)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农民很悲伤…… )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5)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 出示:《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指导朗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寻欢作乐 ;他们在游山玩水 ;过着奢侈的生活)
(6)那么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悲的是(?? )、(?? )、(?? )。谁来带着这些情感再读一读。
??(7)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师生前爱国,临死“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后还要子孙告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一种(???? )情怀 ——板书:爱 国
四、读古诗,升华感情
1、诗人一生盼望的就是一个日子。(引领学生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
诗人二十岁时写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诗句,立下报效祖国的决心;四十七岁时参军抗金,七十四岁时感叹“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年一年又一年,整整六十五年过去了……此时,诗人的生命旅程已经到了尽头,他有千言万语要告诉儿子,这万语千言凝成了二十八个字,(引领学生)读……
此时,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他那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为成七言绝句一首,(引领学生)背……
此时,诗人用他最后的力量和激情,写下这样的千古绝唱,(引领学生)吟……
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让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
2、老师也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对这位诗人的缅怀和敬意!
赞陆游
从小立下报国志,不破金兵誓不归。
四十从军到白发,壮志未酬鬓先衰。
虽死不敢忘忧过,赤胆忠心感后辈。
六十间年万首诗,一腔悲愤化诗魂。
六、课后作业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教学反思:
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采用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课前我认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整首诗,我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我还是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教学本课后,我也发现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件。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时,我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如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还有,我对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
通过此次教学,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但学习是无止境的,今后我还必须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对学生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