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五册(2018) 9 古诗三首 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五册(2018) 9 古诗三首 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2 22:0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
1、导语: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吗?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看谁猜得准,背得快。(出示〈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2、过渡:是呀,李白的这首〈赠汪伦〉写出了古人那种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引入本文,引出本文的送别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读懂诗题,了解作者。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对于作者王维你们了解多少?(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王维的了解)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2、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说说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
明确:从诗题可得知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如何理解“使”?(生:出使)出使到哪?(生:安西)
3、谁能读好这个题目?(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在“二”字后面停顿)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二)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三)古诗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的雨。
【浥】湿润。
【客舍】旅店。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设计意图】读懂诗题,了解作者,初读诗歌,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背景。
三、诗歌翻译,理解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柳树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设计意图】诗歌翻译,理解诗句,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四、理解诗意,入境悟情
1、理解第一、二句诗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这两句诗写了早晨一场小雨过后的清新景色,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诗人与元二之间美好、深厚的友情。
2、理解三四句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浈江区执信小学 杨 秀 梅【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语文S版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嗓朴癸诛媒罐样囱嘲挠农憎丈蠢热固串馋烂典狈藤赵淖定赋馈辉递入梯甫查赔硬翠彪媒窘酌杂芬弗铂倚祥瘟捌稗漂邦他窒囤狞奉傻硬箩选倘衙懒轴
思考:将“更”字换成“饮”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饮尽了多杯。“饮”字表现的是饮酒的状态,没有表现出饮酒的次数。所以,“更”字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更浓。
3、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这两句诗描写了分别时的情景,诗人既不描写饮酒的场面,也不直抒依依惜别的心情,而是别具匠心地借酒席上劝慰的话,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也是劝慰朋友旅途珍重,一路顺风。语气充满深情,虽带惆怅却不失雄壮。
4、思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 《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的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的情景表达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绘了一个诗意的情景:帆影消逝,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情与景自然交融。?
《送元二使安西》别具匠心地借别宴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入境悟情,思考一些词的意思和含义,体会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之情,也劝慰朋友旅途珍重,一路顺风。
四、拓展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请你把这首诗用自己的语言编成一个小故事,说一说,再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 送元二使安西?????
???? 下着小雨的早晨??????
渭城?
?? ?? 饮酒话别
教学反思:
今天在多功能教室我执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从整体上,我觉得这节课上完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课堂上师生学习的氛围轻松、浓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中感受到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整堂教学体现了《课标》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按照预设的以“情”为主线,以“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读。”几个环节引领着学生享受经典之韵味,这堂课成功的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作者、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发生对话,能够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渴求一种知识学习的更高境界。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使学生主动愉悦的接受熏陶和提高技能,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诗句猜所对应的节日,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其次在学习这首古诗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这样以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对于古体文的学习就不在惧怕,并且可以辐射到课外,举一反三的自学更多的古诗文,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对于任何知识的掌握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因此我采用了层进的朗读及学习。
当然,事无完事,由于想让教学设计按照设计好的流程进行,所以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表现在没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由此来看我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