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五册(2018) 9 古诗三首 赠汪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教科版第五册(2018) 9 古诗三首 赠汪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2 22:1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诗中描述的“李白”“汪伦”“桃花潭水”“踏歌声”“将欲行”“送我情”等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体会朋友间的深情。感悟诗文意境美、韵律美。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文中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文中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是中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听说过李白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赠汪伦》,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下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本文,使学生对古诗感兴趣。
二、介绍李白
1、板书“李白”。
师:李白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色彩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艺术上有特殊的成就。
请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设计意图】了解李白,体会他写诗的风格。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1、理解文中的词语。
赠:古代文人往往在送别的时候以诗歌相互赠送;
踏歌:脚踏地打着节拍唱歌;
桃花潭:安徽源县西南;不及;比不上。
诗歌阅读
赠汪伦 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的词语,然后阅读诗歌,并学会尝试学生背诵下来古诗。
四、古诗翻译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送别的歌声。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几乎有千尺的深度,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情厚谊。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的诗句,了解故事的发展和经过。
五、课文赏析
前两句展示友人用歌声送别自己的场面,后两句触景生情,运用巧妙的比喻,写出比千尺潭水更深的情谊。全诗生动简洁,情真意切。
【设计意图】赏析古诗,体会出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六、拓展学习
下面哪组诗句不是抒发友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课后作业
1、 同学们,熟读这首诗歌,并背诵。了解诗歌中表达出的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2、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歌,查阅资料,学习更多李白的诗歌。
八、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学反思: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较难理解古诗文的意境以及诗中蕴涵的感情,感到古诗文学起来也枯燥而乏味。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过多,就会瓦解了一篇篇充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扼杀古诗文的整体美感,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教学中,笔者先从学校近年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紧紧围绕“离别”这条线索,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领悟诗句蕴涵的意境美。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说、悟,使思维得到扩张、认知得到深化,让每个学生眼中有画,心中有景,他们的情感也会不断地升华。结合《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笔者还推荐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让学生欣赏阅读,并让学生对这类诗文的共性进行归纳。最后,笔者布置学生从送别诗中摘录自己最喜欢的名句,或者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亲戚或友人,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