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世纪西欧社会
[学习目标]
1.知道公元5世纪西欧进入中世纪,中世纪西欧的代表性国家及其发展情况(查理曼帝国是由法兰克王国发展而成,帝国分裂后的三部分成为后来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的雏形),基督教会对政权扩张的作用。
2.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理解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开始复苏和兴起,在兴起中逐渐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为以后欧洲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对西欧封建化内容的学习,学会运用图解的方法来解释西欧社会封建化的进程,从而认识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庄园、城市兴起是中世纪欧洲区域文明的主要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
难点: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说明:
1.封建等级制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也是造成封建主之间不断征战和王权衰落、国家分裂的原因之一,对欧洲国家影响深远,故为重点。
2.中世纪西欧社会对初中学生非常陌生,用好教科书内容不多的文字和插图来分析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其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小的挑战,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教科书本单元导言前两句。
回忆旧知作答。
知道欧洲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世纪(即中古时代,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危机)时期。
提出问题:
西欧奴隶社会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指出5世纪欧洲古代文明终结,中世纪文明开始。
简介中世纪含义。
温故知新,形成历史的时序感,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查理曼帝国
教科书第41页第一段大小字和42页本目两段大字内容。
结合教科书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整理查理曼帝国的发展过程。知道查理曼帝国与法兰克王国和后来的德意志、意大利和法兰西的关系。
提出阅读要求:
梳理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的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
培养阅读归纳和读图能力。
教科书第42页“各抒己见”。
思考并回答问题。
指出依靠武力建立的帝国难以长时间维持。
认识依靠武力铸就的辉煌是短暂的。
图片:查理大帝(见练习部分第13页)
思考(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讨论)回答。
提出问题:
查理手中所拿之物有什么含义?你能为自己的见解找到史实依据吗?
培养观察、思辨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认识基督教会和国家政权相互利用的关系。
教科书第41页第二段大小字内容。
在教师的指导下,画出金字塔型的封建等级制度,知道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形成的统治阶级。
理解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的政治特点和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内容勾画出金字塔型封建等级制度。
说明“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每个封建主都是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分裂割据,纷争不已。
师生互动,把复杂的文字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示意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
庄园和城市
教科书第42—44页文字和图片内容。
阅读、理解教科书内容。
简单描述庄园的特点和领主、农奴的生活情景。(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讨论)
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把教师的话补充完整: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于……,主要分布在……,规模……,是……的庇护所,代表性城市有……
理解教师对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意义的讲解。
指出西欧的封建领主主要是通过庄园的形式经营领地。每个封建主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
提出问题:
庄园有什么特点?庄园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指导学生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突出其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作用。
指出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起着瓦解作用。伴随着市民阶级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因此,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先阅读、后描述,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
在填充活动中学生能够迅速把握西欧城市的特点。
教师讲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更能帮助学生较好、较快地理解。
小结
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和那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中世纪欧洲流传着“我的附庸额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1)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
(2)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3)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4)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
A.(1)(2) B.(2)(4) C.(1)(3) D.(3)(4)
答案:C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分为两大块:查理曼帝国、庄园和城市。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世纪西欧社会,我把本课内容整合成了四个板块,即主要国家、政治特点、经济情况、城市发展,通过对教科书的充分利用,辅以教师的补充讲解,师生、生生在互动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感到不足的是:受条件(主要是自身知识根基)限制,没有找到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材料来突破难点问题。看来只有平时多积累和整理教学资源,才能在往后的教学中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