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一、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有局限性
后天的,在遗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比较高级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想一想、议一议】(P54)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火蚁需渡过河流时,一些工蚁将前后足搭在一起,形成“筏子”,另一些将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蚁团”,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有缺口,总有其它工蚁义无反顾的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
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自己,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对自己不利,但对群体乃至物种却是有利的。
【自主学习】(P54~P56)
1、蚁群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能繁殖后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_。
【质疑】
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等级
组织
分工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动物的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2、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对动物的生存具有什么意义?
了解几类群体生活的动物
蚂蚁
大象
狼
猴 子
蜜蜂群体
社会行为的特征
蚂蚁、蜜蜂、猴、狒狒、象、鹿、羊、狼、狮子、鲸鱼等。它们形成一个社会,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蚁 丘
白蚁群体成员有明显的分工
雄蚁
工蚁
兵蚁
后蚁
工蚁
雌蚁(后蚁):产卵
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庞大的腹部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不能移动,但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以延续。
雄蚁
工蚁
兵蚁
后蚁
工蚁
雄蚁:
与后蚁交配
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交尾,完成受精过程。
白蚁群体成员有明显的分工
雄蚁
工蚁
兵蚁
后蚁
工蚁
兵蚁:
保护蚁穴
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颚结构,强悍擅斗,护巢御敌。
白蚁群体成员有明显的分工
雄蚁
工蚁
兵蚁
后蚁
工蚁
工蚁:
筑巢喂养其它蚁
个体最小,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白蚁群体成员有明显的分工
结论: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放羊时,管理好头羊,羊群中的其它羊会跟着头羊走。
——等级
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凶猛程度
——排成等级次序
首领
优先享有 和 、优先选择 。
首领
食物
配偶
栖息场所
其他成员对“首领”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狮子)
群居性的动物经常协同作战、共同捕猎、御敌。集群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环境的适应 。
【自主学习】(P56~58)
1、动物的通讯指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3、群体中信息交流,在群体_______、___ _和_____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4、自然界中,生物之间信息交流是______ 。正是由于______、_____和 ____ 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整体。
交流信息
动作
声音
气味
群体觅食
御敌
繁衍后代
普遍存在的
物质流
能量流
信息流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交流信息的作用。
黑长尾猴发现不同的动物发出不同的声音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交流就无法联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提问: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
假设:
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
制定计划:
有水哟!
B
A
C
快来,
有糖吃!
制定计划:
有水哟!
B
A
C
快来,
有糖吃!
交换连接AB、BC的桥梁
没糖吃啦
制定计划:
有水哟!
B
A
C
走那条道,才
有糖吃!
交换连接AB、BC的桥梁
涂点香精
正常的行走屁股翘起
发现食物源,屁股拖地排出信息激素
用触角接受信息激素
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依靠触角?还是两者都有?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蚂蚁具有独特的信息交流方式。
腺体——气味;触角——触角;较大复眼——视力。
2、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蚂蚁能准确告知食物的位置、大小、多少、种类等。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了通讯,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家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P581、2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诱 杀
农业害虫
干 扰
雌雄虫的之间通讯
性外激素
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许多动物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流。
性外激素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白蚁)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狮子)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探究:蚂蚁的通讯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整体。
【课后练习】(P59)
1、(1)√(2)╳
3、老虎不易捕猎,但独享。狼易捕猎,但分享。
2、狒狒、鸡群、大象、黑猩猩、狮子、猴子 、蜜蜂、 蚂蚁
4、蜜蜂用舞蹈; 蛙、鸟等通过叫声;昆虫释放体外激素; 孔雀开屏; 蝉鸣; 萤火虫是通过光线的变化来传递;
蝙蝠是通过超声波;海豚是次声波来交流的。
5、相似:有组织,有分工,形成等级。 区别:人类要复杂。人类的要依靠道德、规范、法律等约束。还会制造工具,有语言文字.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会采蜜。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D
D
C
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 )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5.我国古籍《草木书》上说:“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说明动物能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 )
A.分泌物 B.声音 C.气味 D.视觉
6.人们常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外激素,控制了蛾蝶类害虫数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害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摄食 C.运动 D.交配
C
B
A
7.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蜜蜂、白蚁? D.苍蝇、蚊子
8.下列动物行为中,(? )不属于动物的“语言”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狗沿途撒尿
C.蜜蜂的“8”字摆尾舞?? D.萤火虫发光
9.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
A.白蚁的群体生活 B.两性识别
C.狒狒的等级制度 C.蜜蜂成员间的分工合作
10.下列动物的行为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B.雄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
C. 猴子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C
A
B
D
11.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娇娘”。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萤火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取食 C.运动 D.产卵
A
14、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生活
B.在一片草地上生活的许多昆虫
C.一只蚜虫被天敌咬伤后,能释放信息激素,使同种其他个体尽快逃避
D.生活在草原上的草、昆虫、青蛙、蛇和鹰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