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百姓门户上的对联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袁世凯祭天
困苦不堪的百姓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深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民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所以导致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夺。
新文化运动的人物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内容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三
纲
思考:什么是新道德?
什么是旧道德?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1915年 中国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鲁 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礼节,又偏有个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死去了 。
——鲁迅《祝福》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1.新文化运动内容
1915年 中国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狂人日记》
这里的“仁义道德”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呢?
1.新文化运动内容
1915年 中国
NEWS
陈独秀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安徽怀宁(今安庆)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文艺理论家、教授。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以后几年陆续在《新青年》上发表《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等著名文章。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民主与科学
1915年 中国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出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个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陈独秀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1915年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科学
拿什么拯救您,我的祖国?
赛先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德先生
民主
Democracy
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Science
1915年 中国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安徽绩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人之一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49年再度赴美,1952年去台湾,1958年4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等。
1910年——1916年先后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身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 适
1915年 中国
NEWS
小小故事馆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文学改良刍议》
一次,胡适请同学帮他用文言文拟写复电,以婉言拒绝朋友邀请他做行政院秘书的好意,由此比较文言文与白话文哪个好。
之后胡适挑选了一份用字最少、表意完整的文言文电稿:“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而胡适的白话电报写到:“干不了,谢谢!”
胡适解释到:“‘干不了’既含有才疏学浅。唯恐难任之意;‘谢谢’则既含有对友人费心介绍的感谢之情,又有按时拒绝从政之意。”
1915年 中国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终身以“新青年”自居
陈独秀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旧文学:陈腐、雕琢、艰涩的文言文
新文学:新鲜、平易、通俗的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919年 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社会报道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学生愤怒,感动北京,
震动全国
政治新闻
学生愤怒,感动北京,震动全国
政治新闻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
促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进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社会报道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古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打击了中国封建婚姻制度。
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也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虽然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新文化运动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新文化运动意义学习情况汇报
背景:(1)政治:袁世凯称帝,实行专制独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文化:袁世凯宣扬“尊孔复古”的逆流;
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
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1915年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 容 前 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 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意 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