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3 13:4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所在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在中央苏区修筑的雕堡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一、国民党的围剿前四次反围剿结果如何?围剿都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结果?失败为什么?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失败二、第五次反“围剿”胜利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术方针。国民党在中央苏区修筑的雕堡秦邦宪
1907.6.24~1946.4.8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李德[奥托·布劳恩]
1900.9.28~1974.8.15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德国慕尼黑人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王明
1904.4~1974.3.27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历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蒋介石发动
第五次“围剿”“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和政策红军反“围剿”
的失败红军陷于内外交困长征开始战


移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该向何方前行?时间1934年10月路线从瑞金向西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乌江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人员损失惨重四、长征的开始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去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支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发射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这一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会址1964年毛泽东题字时间1935年1月地点遵义会议形式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会场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六、遵义会议内容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七、遵义会议意义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过雪山草地一、四渡赤水红 军 四 渡 赤 水影响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二、巧渡金沙江影响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遵义会议三、飞夺泸定桥影响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四、长征的艰难观察以上图片,想一想红军在长征途中会遇到那些困难?1、敌人的围追堵截2、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3、缺少粮食给养4、内部矛盾斗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遵义会议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翻过大雪山,走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师楼(甘肃会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影(1936)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结合课本,想一想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长征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一往无前、所向无敌、
万众一心、团结拼搏毛泽东《七律·长征》手迹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课堂小结一、战略转移
1、原因2、开始
二、遵义会议
1、时间2、内容3、意义
三、过雪山草地
1、四渡赤水2、飞夺泸定桥3、过雪山草地
四、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2、三大主力会师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课堂练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2、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
A.四渡赤水 B.过雪山草地
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
3、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 )
A.艰苦朴素精神 B.盲目乐观主义精神
C.敢于创新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