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0-23 18:2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由常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归纳动物类群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尝试运用进化、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等规律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2.认同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相关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展示图片。
2.提问:海葵、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动物和植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得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营养方式的不同。
(二)腔肠动物
从外部形态等方面初步认知腔肠动物
1.播放视频:常见的腔肠动物。
2.展示图片。
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的名称吗?
3. 讲述:动物的对称形式。
问:上述各种腔肠动物的身体呈哪种对称形式?
1.认识一些常见的腔肠动物。
2.进一步加深印象,辨认常见的一些腔肠动物种类。
3.知道所有腔肠动物都是辐射对称的。
初步认知腔肠动物。
以水螅为例从内部结构上认知腔肠动物的捕食、消化与生殖方面的特征
观察与思考:
播放视频:水螅的结构、捕食、消化、生殖。
出示思考题:
1.把水螅、水母、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称之为腔肠动物,你是怎样理解“腔肠”这两个字的?
2.腔肠动物的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这体现了腔肠动物消化系统的原始性。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腔肠动物用于捕食的触手很柔弱,它有什么“绝招”使其猎物不至挣落而跑掉?
认真观看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的其它特征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没有专门用于消化的肠腔,食物的消化在体腔中进行。
2.食物的利用率低。
3.体表有刺细胞,能麻醉猎物。
进一步认知腔肠动物
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辐射对称;2、体表有刺细胞;3、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P5正文,概述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课文,归纳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形成珊瑚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三)(三)扁形动物
认识常见的扁形动物,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6—7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中介绍了哪些扁形动物?它们的体型有何特点 ?
2.比较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消化腔,有何异同?
3.华枝睾虫的哪些结构特征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4.据图5—9说说怎样预防血吸虫病?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2.结构要复杂:具有咽,肠具有分枝 。相同点:有口无肛门。
3.运动器官、消化器官退化,生殖器官发达。
4.杀灭中间宿主——钉螺。
归纳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2、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了解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出示常见的一些绦虫、吸虫的图片,介绍这些寄生虫对人及动物体的危害。 了解多数的扁形动物为寄生虫,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
拓展
提出问题:
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相比,哪种对称 形式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更进化?试加以分析说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分析和归纳。 讨论、思考:
身体两侧对称,可以将身体分出前后、左右、背腹等,这样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可以相对比较集中于头部,运动器官多集中于身体的两侧或腹面。神经系统的集中,更有利于兴奋的传导;运动器官的集中,能更快速地作出反应。因此两侧对称的动物更适应环境,当然也就更进化,更高等。
(五)课堂小结 以概念图的形式对两个动物类群进行总结。
(教师先示范腔肠动物的,学生根据示范完成扁形动物的概念图。 学会用概念图的形式归纳知识。 梳理所学知识,帮助构建知识框架。
板书: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