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单元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什么是燃烧。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树立安全意识。
3.能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现象。
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燃烧的图片。
导语:燃烧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你知道物质怎样才能燃烧吗?
观看图片
思考
吸引学生注意力
探究实验
展示物质燃烧的实例及现象。
结合图片讨论:什么是燃烧?
科学探究:探究燃烧的条件
目的:认识燃烧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引导学生自己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观察与问题:
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通过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概念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实验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81-82,注意下列问题:
1.什么是着火点?
2.什么是自燃?
进行自主学习
了解着火点、自燃
讲授新课
燃烧必须的条件:1.必须有可燃物;2.可燃物燃烧必须与空气(氧气)接触;3.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
与老师互动归纳、总结
了解燃烧的条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灭火依据什么原理”,注意下列问题:
1.生活中,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灭火原理与燃烧条件是什么关系?
进行自主学习
认识灭火原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讲授新课
大屏幕展示灭火原理的图片、灭火方法的图片。
讲解灭火原理。
介绍灭火原理与燃烧条件的关系:灭火的三个原理与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完全相对应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三者缺一就不能燃烧。因此,只要满足灭火原理中的一条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与老师互动
总结、思考,参与课堂
了解灭火原理
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大屏幕展示常见的安全防火标志
简单介绍安全防火标志
播放视频:自制泡沫灭火器
大频幕展示常见的灭火器,及灭火原理、适应范围
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
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
认识常见安全防火标志,了解灭火器的使用
介绍并总结燃烧、自燃、缓慢氧化之间的关系
与老师互动
进一步了解燃烧、自燃、缓慢氧化
小组讨论
1.为什么生煤炉时,要用小木条等引燃物引燃?
2.为什么用扇子扇燃着的煤炉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熄灭?
3.一旦出现下列火灾险情,你将采取什么措施?
(1)电线老化短路发生火灾。
(2)石油气罐泄漏着火。
(3)家中有人不慎阴人棉被。
(4)废纸篓起火。
(5)在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遇到火灾险情。
分小组活动
进一步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形成安全意识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爆炸与爆炸极限”,注意下列问题:
(1)什么是爆炸?
(2)什么是爆炸极限?
进行自主学习
了解爆炸和爆炸极限
树立安全意识
讲授新课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爆炸极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大屏展示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它也可以为人类服务。
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的防火措施:
1.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放,不能堆得过密、过高,应留有通道;注意防火、防晒。
2.不在可燃物附近玩火、燃放烟花爆竹。
3.安放必要的防火设施。
4.在外出活动时,注意防火,保证安全。
播放视频:自救
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练习
1. 森林失火时,消防人员一定会组织人力砍伐未失火的树木,制造隔离带。消防人员采取这种措施是运用了灭火原理中的( )
A.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D.A、B、C都对
2.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A.宇宙飞船的温度太低,不能达到火柴的着火点 B.缺少氧气
C.失重条件下不能点火 D.无可燃物
3.燃着的火柴火焰竖直向上放置会熄灭,其中的缘由是( )
A.可燃物着完了 B.火柴的着火点降低了
C.空气不充足 D.温度降至火柴着火点以下
4.小王同学学了燃烧的条件后,进行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该实验的结果应该是:铜片上的白磷 ,红磷 , 水中的白磷 。
巩固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
失火之后,我们一般情况都会汲水灭火,这是为什么?
作业
1.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2.完成课后习题。
3.预习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一课时)
课堂小结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必须有可燃物;可燃物燃烧必须与空气(氧气)接触;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
灭火原理:1.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爆炸极限:可燃物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遇到火源就会爆炸的范围
画龙点睛
课件40张PPT。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粤教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燃烧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它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你知道物质怎样才能燃烧吗?新知导入燃烧事例及现象新知讲解思考、讨论:什么是燃烧?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物质燃烧的条件新知讲解科学探究:探究燃烧的条件
目的:认识燃烧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观察与问题:
假设: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1.燃烧必须有可燃物;
2.燃烧物质必须与空气(氧气)接触;
3.物质燃烧必须到到一定的温度。新知讲解预测:
1.可燃物才能燃烧,非可燃物不能燃烧
2.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才能燃烧,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
3.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燃烧,温度较低时不能燃烧。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实验一总结:物质必需有可燃性。石头点不燃木块点燃了新知讲解实验二总结: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熄灭了新知讲解实验三总结:可燃物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纸条很快燃烧木条久才燃烧新知讲解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思考:生活中的常见的燃烧现象,与实验结论是否一致。小组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与结论。填写实验报告。新知讲解阅读教材P81-82,注意下列问题:
1.什么是着火点?
2.什么是自燃?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着火点。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就是自然。新知讲解燃烧的条件
从前面的探究可以看出,物质燃烧是需要条件的:
1.物质本身必须是可燃物;
2.必须与空气(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使可燃物燃烧,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新知讲解物质燃烧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新知讲解结合右图,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没有燃烧?
2.为什么热水里的白磷不能燃烧?
3.能不能让水里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热水可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却不能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热水里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着火点,却因缺少氧气而不能燃烧。能。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或空气),使水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新知讲解着火点是可燃物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新知讲解阅读教材”灭火依据什么原理”,注意下列问题:
1.生活中,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灭火原理与燃烧条件是什么关系?灭火依据什么原理自制灭火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灭火原理灭火原理1: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灭火原理2:隔离氧气或者空气灭火原理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常见的安全防火标志新知讲解 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泡沫灭火器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适用范围: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可燃油的失火。新知讲解灭火原理: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是碳酸氢钠)来灭火。
适用范围: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点,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新知讲解灭火原理: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气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适用范围: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二氧化碳灭火器新知讲解 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新知讲解小组讨论
1.为什么生煤炉时,要用小木条等引燃物引燃?
2.为什么用扇子扇燃着的煤炉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熄灭?小木条的着火点较低,容易引燃,而煤的着火点较高,不容易引燃;所以生煤炉火时,先引燃小木条,利用小木条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的着火点而使煤燃烧。用扇子扇燃着的煤炉,使煤炉中的煤块与空气充分接触,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的火焰,使蜡烛火焰的温度降至蜡烛着火点以下,因此,一扇就蜡烛火焰就熄灭。新知讲解3.一旦出现下列火灾险情,你将采取什么措施?
(1)电线老化短路发生火灾。
(2)石油气罐泄漏着火。
先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先开窗通风,再用湿棉被(或湿布)将火焰盖灭,关闭石油气罐阀门。新知讲解(3)家中有人不慎阴人棉被。
(4)废纸篓起火。
(5)在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遇到火灾险情。
用水把火浇灭,用水把火浇灭,也可用灭火器灭火。在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遇到火灾险情尽快离开现场,并拨打119;若无法逃离,则找一相对安全的地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新知讲解阅读教材”爆炸与爆炸极限”,注意下列问题:
(1)什么是爆炸?
(2)什么是爆炸极限?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易爆的可燃物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范围,叫爆炸极限。爆炸与爆炸极限新知讲解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的爆炸范围)新知讲解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它也可以为人类服务。新知讲解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的防火措施:
1.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放,不能堆得过密、过高,应留有通道;注意防火、防晒。
2.不在可燃物附近玩火、燃放烟花爆竹。
3.安放必要的防火设施。
4.在外出活动时,注意防火,保证安全。课堂练习1. 森林失火时,消防人员一定会组织人力砍伐未失火的树木,制造隔离带。消防人员采取这种措施是运用了灭火原理中的( )
A.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D.A、B、C都对
2.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A.宇宙飞船的温度太低,不能达到火柴的着火点 B.缺少氧气
C.失重条件下不能点火 D.无可燃物BB课堂练习3.燃着的火柴火焰竖直向上放置会熄灭,其中的缘由是( )
A.可燃物着完了 B.火柴的着火点降低了
C.空气不充足 D.温度降至火柴着火点以下
4.小王同学学了燃烧的条件后,进行了右图
所示的实验。其中,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60℃。该实验的结果应该
是:铜片上的白磷 ,红磷 ,
水中的白磷 。 D燃烧不燃烧不燃烧拓展延伸 失火之后,我们一般情况都会汲水灭火,这是为什么?(1)水气化成水蒸气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一下;(2)水被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3)水流的冲击力使物体移位,将燃烧物与可燃物分离。板书设计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 探究实验:
燃烧条件: 实验一、
实验二、
灭火原理:
实验三、
爆炸:
爆炸极限:课堂总结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必须有可燃物;可燃物燃烧必须与空气(氧气)接触;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
灭火原理:1.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所发生的现象。
爆炸极限:可燃物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遇到火源就会爆炸的范围作业布置1.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2.完成课后习题。
3.预习3.4物质组成的表示式(第一课时)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