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2018)古诗诵读 敕勒歌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2018)古诗诵读 敕勒歌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3 21:22:35

文档简介

《敕勒歌》分层练习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 ) qiónɡ( )庐 见( )牛羊 天似 ( ) 笼( ) 盖[来源:Z§xx§k.Com]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2)青色。( ) (3)辽阔,深远。( ) (4)同“现”,呈现。( )
3.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风吹草低见牛羊。
4.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来源: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薄( )荷 华( )山 相差( )
薄( )片 华( )丽 出差(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把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A.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B.自强不息 C.健步如飞 D.千恩万谢 E.顶天立地 F.奋发向上
(1)饥民见黔敖施舍稀粥,对他(  )。
(2)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  ),(  ),争取最后的胜利。
(3)李爷爷快六旬了,走路依然(  )。
(4)爸爸就是一棵(  )的大树,为我们挡风遮雨。
(5)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  ),为人类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这首歌词完成题目。
蒙古人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来om]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B、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C、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D、沐浴/我的/那江/河水
(2)歌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和(    )。整首歌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草原图画,有(     )色的毡房、(   )色的炊烟、(   )色的草原、(   )色的土地、(   )色的江河水,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3)对这首歌词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歌词由景及人,语言清丽,风格豪放,抒发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B、歌词中的“蒙古人”和标题上的“蒙古人”都指的是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蒙古人。
C、歌词通过对蒙古草原的描写,侧面表现了蒙古人豪爽、开朗、乐观、向往自由的性格特点。[来源:学科网]
D、歌词用“毡房”、“炊烟”、“草原”、“土地”、“江河水”这些鲜明的意象勾画了一幅清新的草原图画,意在表现自己和蒙古草原的深厚感情。
(4)现今,草原沙漠化的现象已日益严重起来,这与人的破坏是分不开的,比如过度放牧,开挖田地,河流污染等等,请拟写一则标语,提醒、警示人们保护草原环境。

提升题
1.读拼音,写词语。
zhī fáng  zǔ tīng  qián bì
(    )(    )(    )
dǎn liàng lán tiān yòu xiǎo
(    )(    )(    )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把它们填在横线上。
一……就……  虽然……但是……
不仅……也…… 没有……哪有……
(1)铃声(    )响,同学们(    )立马就跑出了教室。?
(2)如果(    )李时珍跋涉山水,尝遍草药,(    )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的问世。?
(3)他(    )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    )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4)她(    )是全班第一,(    )一点儿也不骄傲。?
3.按要求写句子。[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1)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露出微笑。(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语交际。
为大家介绍你的名字里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个名人的名字故事。(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并按要求作答。
冒 险
春天到了。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zā zhā)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lù lòu)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我没你那么坚强。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nán nàn)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jiē jié)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它继续瑟缩在泥土里。几天以后,一只母鸡在院子里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泥土 ( )的茎叶 ( )的春天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脆弱( ) 危险( )
(4)文中谁去冒险了?它为什么要冒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哪一颗种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敕勒 穹xiàn sì lǒnɡ 2.穹庐 苍苍 茫茫 见 3. (1) 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2)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4.见异思迁 见微知著 见利忘义 见风是雨 见风使舵 见缝插针 见钱眼开相形见绌 见仁见智 各抒己见 固执己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5.阴山脚下,是敕勒人生活的大草原。天幕像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当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便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羊。
能力题
1、bò bó  huà huá  chà chāi
2、D B F C  E  A
3.这首诗极力突出天空之苍茫辽远,原野之丰饶无垠,意境雄浑,境界开阔,刚劲粗犷。而用语却质直朴素,明白如话,浅近明快。
4.这里生活着胸怀宽广、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
5.(1)D
(2)比喻、对偶 白色、青色、绿色、黄色、蓝色
(3)D
(4)略
提升题
1.脂肪 祖厅 钱币 胆量 蓝天 幼小
2.一……就…… 没有……哪有…… 不仅……也…… 虽然……但是……
3.(1)泥土把种子紧紧地包裹着。
(2)示例:他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3)示例:落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4.略。
5.(1)zhā lù nán jiē
(2)略。
(3)坚强 安全
(4)第一颗种子。因为它要努力生长!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
(5)略。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4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与北方少数民族对他们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设计意图】
这个情境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积累语言,培植语感。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二)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板书: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设计意图】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同桌互读、指名赛读等读书方式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语言;能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位教师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缺憾。
三、细读诗文,吟诵诗词: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4.赏读讨论,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5.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设计意图】
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
四、总结: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设计意图】
总结提升。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抄写本课的词语。
2、背诵默写诗文。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背诵默写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
六、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 ,一是视觉 ,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 ,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 ,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第一,注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朗读方式多样,层次分明。首先是读准读顺课文。先由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中生字读准,再同桌合作读,相互纠正不准的读音,接着指名读诗歌,检查读音。最后全班齐读,读顺课文。其次,读通读懂课文。由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最后,想象读、品读课文。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画面,说感受,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之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在朗读课文时,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感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中不仅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注重了学习方法的积累与培养。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过的理解诗歌的一般方法,再去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诗歌。在学生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理解时,表扬好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同学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了预习画,有的同学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的同学通过合理想象,合理推理去理解关键词句。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表扬,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好的学习方法。
课件14张PPT。课文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诗文    
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yīn)山下。
天似穹(qiónɡ)庐,笼[lǒnɡ]盖四野。
天苍(cānɡ)苍,野茫(mánɡ)茫,
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熟读诗文 1.自学诗文。
(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词语理解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朗读节奏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意理解敕勒川,阴山下,地理位置美丽的敕勒川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诗意理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蒙古包的圆顶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诗意理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将诗歌中的景象描述出来。 在敕勒川阴山下的茫茫大草原上,蓝天好似一个笼罩大地的蒙古包,一望无际的草原犹如绿色的海洋,风儿吹过,茂盛的草低下头来,现出成群的牛羊。细读诗文 赏读讨论,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总结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作业布置1、正确抄写本课的词语。
2、背诵默写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