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31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31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4 06:25:23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材料一: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材料二:
《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兴起的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出现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兴起的过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陈独秀《青年杂志》《新青年》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思想革命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祥林嫂之死 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就是漠视人的价值,扼杀人的生命,剥夺人的权利。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们还将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 (赛先生)材料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 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推行孔教(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掀起一股文化逆流。基于此,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不作无病之申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陈独秀旧观念重形式难理解新思想重内容好理解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材料: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王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分析白话文的普及在当时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讨论今天我们是否可以不学古文? 有利于实现语言与文字、文学更好的统一,有利于普通群众的接受,有利于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不可以。因为古文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新”文化,究竟“新”在哪里??想一想 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运动,其核心是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但它任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阅读与书写成了少数人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化文体、使用口语化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话文的,但总的来说,白话文不是很普及。
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篇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兴起时间:1915年新文化运动标志:《新青年》的创办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爆发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内容意义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C.提倡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B 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D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D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A.继续反封建
B.向西方学习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定A5、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B6、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C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