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作为第一章的最后一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一节第二节中,我们简单认识了生物圈,构成生物圈的动植物等。在最后一节中,继续带领学生了解生物学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以及生物学和人类的关系,并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生物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2、教师准备: 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3、视频文件:(1)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袁隆平与杂交水稻;(2)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蜘蛛丝和纤维;(4)蝙蝠和雷达;(5)家养动物。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袁隆平在2001年颁奖仪式上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方面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一、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险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二、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师:带领学生,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概念。 教师: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 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学生:将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教师带领大家了解生物学对社会的几种影响,并详细介绍。
教师[讲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并做好记录,选派代表发言。
学生:小组同学热烈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位学生做好记录,选派一位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情况。通过讨论,真实地体会到人类要想生存、发展离不开生物及生物学的发展。
教师给同学们介绍高科技的生物技术,比如克隆和转基因。
教师[提示]:1.从人们的衣、食、住、行来谈; 2.从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来谈。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的结论。 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如果克隆人真的出现,会带来什么正在及负面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