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原卷版)
本节内容提出“类比推理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设”的一种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必须在较好地掌握减数分裂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这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难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常见的性染色体遗传病
1.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___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__________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__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3)方法:_____________。
答案 染色体 染色体 平行 类比推理法
2.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
(1)实验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及分析:
红眼 3∶1
①F1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②F2的比例关系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红眼和白眼受_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
③F2白眼果蝇只有__________,说明白眼性状的表现与__________相联系。
(3)实验验证:通过测交实验最终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____________。
答案 X染色体上 红眼 分离定律 一对 雄性 性别 基因在染色体上 多个 呈线性排列
摩尔根的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1)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①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全是雄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②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取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性状比为1∶1,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③实验验证——测交
④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⑤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⑵伴性遗传概念的理解
21 基因位置:性染色体上——X、Y或Z、W
②特点:与性别相关联,即在不同性别中,某一性状出现的概率不同。
二、常见的性染色体遗传病
1.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红绿色盲六种家庭组合的后代情况(见必修2课本P35~36)
3.分类与特点
答案 性染色体上 交叉遗传 男 女 男性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方式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
3.环境因子决定性别:有些生物性别完全由环境决定。
X、Y染色体的特殊性及其遗传特点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人的性染色体上不同区段图析: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区段),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
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
答案 √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答案 √
(3)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
答案 √
(4)生物的性别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
答案 ×
解析 生物的性别除由性染色体决定外,还可以由染色体组数决定。
(1)由图1实验结果推断该动物________性状可能由Ⅱ?2上的基因控制。
(2)F1的雌雄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F2中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
(3)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和灰毛白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白毛白眼个体应占__________。
(4)为验证(1)中的结论是否正确,现提供若干只该动物的纯合个体,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该基因是位于Ⅱ?2区段上还是Ⅰ区段上。
请写出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Ⅱ?2区段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Ⅰ区段上。
解析 (1)F2雌雄个体中黑毛∶灰毛∶白毛均为1∶2∶1,可知毛色为常染色体遗传,且F1的相关基因型为Aa×Aa;F2中雌性全为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可判断红眼为显性,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区段Ⅱ?2上,所以F1的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2)由(1)可知,F1的雌雄个体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中共有3×4=12种基因型,F2雌性个体中毛色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眼色XBX-中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所以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1/2×1/2=1/4。(3)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AaXBX-)和灰色白眼雄性个体(AaXbY)杂交,后代中白毛概率为1/4,白眼概率=1/2×1/2=1/4,所以后代中白毛白眼个体的概率=1/4×1/4=1/16。(4)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基因的位置,一般选用隐性纯合雌性和显性纯合雄性杂交。若基因位于Ⅱ?2区段上,XbXb×XBY→XBXb(红♀)、XbY(白♂);若基因位于Ⅰ区段上,XbXb×XBYB→XBXb(红♀)、XbYB(红♂)。
答案 眼色 AaXBXb和AaXBY 12 1/4 1/16白眼
红眼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后代雌雄个体全是红眼
变式训练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和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采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可知,果蝇眼睛的表现型包括颜色和眼型,由图可知,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为红眼细眼。(2)要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该生物所有的基因,所以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X+Y,即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3)由于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根据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可知,子代雄性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均只能来自母方,因此母方应同时具有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即基因型为XEXe。(4)由图可知,基因B、v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基因b、V均位于4号染色体上,因此基因B(或b)和v(或V)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B、b和基因V、v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配子的组合,理论上后代只有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出现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是因为果蝇M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根据表格结果,子代有眼∶无眼=1∶1,同时无论是有眼果蝇还是无眼果蝇,其他性状分离比均相同(为 3∶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的遗传和其他性状的遗传是独立的,因此和其他基因均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故该基因只能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要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亦可选择F1中的无眼雌雄果蝇自交。
[规范答题] (除注明外,每空1分)(1)红眼、细眼 (2)5 (3)XEXe (4)B(或b) v(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2分)
(5)①7、8(或7、或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规律(2分)
②示例:(5分)
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
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1.(2017·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bXr的极体
解析 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bbXrY),1/8=1/4×1/2,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A项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蜂的概率为3/4(长翅)×1/2(雄性)=3/8,B项错误;亲本雌蝇产生XR和Xr两种配子,亲本雄蝇产生Xr和Y两种配子,在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r均占1/2,C项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可为bXr,D项正确。
2.(2016·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解析 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X遗传。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XGXg、Xg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XGXg、XgXg、XGY、XgY,又因为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XGY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由此可推测XGXG雌性个体致死。
3.(2016·上海卷)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解析 由遗传图解可知,芦花性状杂交,子代出现芦花、非芦花性状,说明非芦花性状为隐性性状,雌雄鸟的表现型比例不同,属于伴Z遗传,亲代基因型为ZBZb(♂)和ZBW(♀),A、B项正确;非芦花雄鸟ZbZb和芦花雌鸟ZBW的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C项正确;由于芦花雄鸟基因型有两种:ZBZb、ZBZB,其与非芦花雌鸟ZbW产生的子代雄鸟表现型为非芦花和芦花,D项错误。
4.(2015·福建卷)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互补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解析 X探针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说明X染色体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互补的碱基序列;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妻子的父母性染色体异常而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或性染色体正常而进行异常的减数分裂,均可能造成妻子体细胞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妻子产生的异常卵细胞与其丈夫产生的两种精子结合的机会均等,故选择后代的性别不能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5.(2016·全国卷Ⅰ)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_不能__。
(2)请以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解析 (1)假设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灰体和黄体,由此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而子代雌雄个体中灰体和黄体的比例均为1∶1,基因在常染色体(如亲本基因型为Aa×aa)或X染色体上(如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均可出现此比例,所以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2)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黄体(用基因a表示)为隐性性状,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XAXa(灰体♀)、XaXa(黄体♀)、XAY(灰体♂)、XaY(黄体♂)。伴性遗传后代的表现型往往与性别相关联,所以若要证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所选个体杂交后子代表现型要能表现出性别差异。分析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可得出两组杂交组合来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①♀黄体(XaXa)×♂灰体(XAY)→XAXa(灰体♀)、XaY(黄体♂),子代中所有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②♀灰体( XAXa)×♂灰体(XAY)→XAXA(灰体♀)、XAXa(灰体♀)、XAY(灰体♂)、XaY(黄体♂),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灰体与黄体各半。
答案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6. (2018·全国卷Ⅰ)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答案(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
(3)8 隐性
7(2018·江苏卷)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 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 ▲ ,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 ▲ 。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
▲ 。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 ▲ 。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 ▲ 。
答案 (1)ZW
(2)1/4 1/8
(3)TTZBZb
(4)TtZBZb×TtZbW 3/16
(5)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
10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原卷版)
本节内容提出“类比推理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设”的一种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必须在较好地掌握减数分裂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这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难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常见的性染色体遗传病
1.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__________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__________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__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3)方法:_____________。
2.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
(1)实验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及分析:
①F1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②F2的比例关系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红眼和白眼受________等位基因控制。
③F2白眼果蝇只有__________,说明白眼性状的表现与__________相联系。
(3)实验验证:通过测交实验最终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________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____________。
二、常见的性染色体遗传病
1.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红绿色盲六种家庭组合的后代情况(见必修2课本P35~36)
3.分类与特点
摩尔根的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1)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①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全是雄性,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②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取亲本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性状比为1∶1,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方式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
3.环境因子决定性别:有些生物性别完全由环境决定。
X、Y染色体的特殊性及其遗传特点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人的性染色体上不同区段图析: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区段),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
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3)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
(4)生物的性别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
(1)由图1实验结果推断该动物________性状可能由Ⅱ?2上的基因控制。
(2)F1的雌雄个体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F2中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
(3)若让F2中灰毛红眼雌性个体和灰毛白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中白毛白眼个体应占__________。
(4)为验证(1)中的结论是否正确,现提供若干只该动物的纯合个体,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该基因是位于Ⅱ?2区段上还是Ⅰ区段上。
请写出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Ⅱ?2区段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Ⅰ区段上。
变式训练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和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采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7·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bXr的极体
2.(2016·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3.(2016·上海卷)如图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
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4.(2015·福建卷)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互补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5.(2016·全国卷Ⅰ)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_不能__。
(2)请以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6. (2018·全国卷Ⅰ)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7(2018·江苏卷)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学科@网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 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 ▲ ,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 ▲ 。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
▲ 。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 ▲ 。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