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3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0-24 17:14:09

文档简介

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单元
第4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
目标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重点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电解水复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思考:既然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你认为物质总的质量会因此发生改变吗?
通过水的电解引入增强知识的联系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呢?
作出假设:
大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于
让我们通过下面几个实验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设计实验:
实验与事实:
1、实验 1-1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锥形瓶塞中插入玻璃管与大气相通。王装有石灰石小块的锥形瓶里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称量作比较。
反应前称量M1 > 反应前称量M2
2、实验1-2 往锥形瓶塞里的玻璃管上敷紧气球。往装有石灰石小块的瓶内滴入吸在吸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再称量作比较。
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小思考:为什么都属同一个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前者不相等而后者相等?
解释:a、CaCO3+2HCl= CaCl2 + CO2↑+H2O
b、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逸出锥形瓶
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分析与结论:
1、NaOH+CuSO4=Cu(OH)2↓+Na2SO4
2、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小结:
结论: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概念要点:
(1)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反应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提问:5克水蒸发变成5克的水蒸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L的氢气与16L的氧气反应生成了18L的水,对吗?
学以致用
1、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如何解释?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铁生锈后质量增加,如何解释?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3、2g冰融化成2g水,这一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对吗?为什么?
讨论与交流
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讨论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的问题。
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放一块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段经过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称量。然后点燃镁条,将生成的白色的固体全部收集在石棉网上,冷却后称量,发现质量比实验前的质量增大了。请回答:
(1)该同学的实验操作错了吗?
(2)怎样解释反应前后质量不等的现象?
2、如果要用上题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你对该实验设计有什么改进建议?
思考:为什么会质量守恒呢?
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化学反应的实质:
总结:在一切化学反应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已知A+B→C+D,若10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若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3,则D的质量为_______g。
(2)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27
求:甲的待测值是________,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1.6克某物质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已知X+2O2 = CO2+2H2O中,则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1、用锥形瓶装石灰石小块与稀盐酸反应,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2、用锥形瓶装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实验现象:
1、锥形瓶中有气泡生成 2、锥形瓶一侧上升
实验现象:1、有大量气泡生成,气球明显胀大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实验现象:1、生成蓝色沉淀
2、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不对
1、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铁生锈时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质量比铁大。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2g冰融化成2g水,这一变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1)错误
(2)燃烧时有氧气参与,氧气质量没有称量,所以反应后质量比镁条大
2、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通过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增强可信度
通过
对比试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内容,得出微观宏观的内涵
课堂小结
4.3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4.3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二、分析
4.3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1+1≠2”的有趣现象。下列选项不符合此现象的是(  )
A.10mL 10%的稀H2SO4与10mL 90%的浓H2SO4混合后的体积
B.1g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g稀盐酸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C.1g澄清石灰水中通入1g二氧化碳气体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n个H2分子与n个O2分子混合后点燃,反应生成物分子总数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
B.雨过天晴后马路上的水很快蒸发了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大
3.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O2 B.CO C.H2S D.SO3
4.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0
5
2
37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35
2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
6.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I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II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乙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丙变化的质量比为1:8
D.丁的质量等于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7.下表是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A、B、C、D四种物质的质量。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D的四倍,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10
1
16
t时刻
16
X
反应后质量(g)
0
42
Y
48
A.A是反应物,B、D是生成物
B.X应等于34,Y应等于1
C.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60g B.80g C.90g D.120g
二.填空题
9.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元素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10.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   的质量.
(2)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   .
11.某有机物3.2克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和   元素;   氧元素(填“有”或“无”)
12.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
①蔗糖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原子个数:氢原子个数=   ,0.5mol蔗糖中约含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个碳原子.
②蔗糖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   .得出该结论,运用了   定律,说明化学变化中   (选填“原子”或“分子”)是不变的.
三.实验探究题
13.如图为初中化学中的两个定量实验。
(1)图1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天平不平衡,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图2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什么?
14.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定律,课堂上,同学们用以下三个实验探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中首先称量左盘中所有物品的总质量,然后从脱托盘天平上取下锥形瓶,点燃红磷,其操作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锥形瓶冷却后放回天平托盘,观察到天平仍然平衡。
(2)B、C实验中发生了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化学反应结束后称量,发现B实验中天平指针指向   (填“偏左”或“偏右”).而C实验中天平仍然平衡,分析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认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让化学反应(特别是有气体参与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在   容器中进行。
四.解答题
15.某同学把4g硫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的质量(g)
3
4
6
生成SO2 的质量(g)
6
8
8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   g;
(3)第三次实验中消耗掉硫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g、   g;
(4)这三次实验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否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
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9.种类;数目;质量,质量;10.(1)参加反应的氧气.
(2)部分生成物散逸到空气中.
11.C;H;有.
12.①3;6:11;3.612×1024;②二氧化碳;质量守恒;原子.
三.实验探究题
13.(1)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2)消耗完氧气。
14.(1)把橡胶塞上的玻璃管加热到发红,迅速插入锥形瓶中,并将红磷引燃;红磷燃烧,发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2)偏右;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逸出,使得烧杯中的物质总质量减少;
(3)密闭;
四.解答题
15.(1)二。
(2)一;1。
(3)4;4。
(4)没有。
课件21张PPT。质量守恒定律化学粤教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1、水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氢元素氧元素既然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你认为物质总的质量会因此发生改变吗?小思考新知讲解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呢?作出假设: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小于等于让我们通过下面几个实验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新知讲解设计实验:(1)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2)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
(3)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小思考实验是要注意哪些问题?1、用锥形瓶装石灰石小块与稀盐酸反应,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2、用锥形瓶装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新知讲解实验与事实:1、实验 1-1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 锥形瓶塞中插入玻璃管与大气相通。王装有石灰石小块的锥形瓶里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称量作比较。现象:1、锥形瓶中有气泡生成
2、锥形瓶一侧上升反应前称量M1 > 反应前称量M2新知讲解为什么都属同一个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前者不相等而后者相等?小思考2、实验1-2 往锥形瓶塞里的玻璃管上敷紧气球。往装有石灰石小块的瓶内滴入吸在吸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再称量作比较。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生成,气球明显胀大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1、CaCO3+2HCl= CaCl2 + CO2↑+H2O
2、第一个实验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逸出锥形瓶新知讲解3、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生成蓝色沉淀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分析与结论:
1、NaOH+CuSO4=Cu(OH)2↓+Na2SO4
2、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新知讲解有大量气泡生成,
气球明显胀大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总质量不变生成蓝色沉淀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物概念要点:(1)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化学反应 5克水蒸发变成5克的水蒸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 2L的氢气与16L的氧气反应生成了18L的水,对吗?(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结论:否不对新知讲解学以致用1、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如何解释?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2、铁生锈后质量增加,如何解释?它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3、2g冰融化成2g水,这一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对吗?为什么?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铁生锈时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质量比铁大。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g冰融化成2g水,这一变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新知讲解讨论与交流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讨论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的问题。1.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放一块石棉网,在石棉网上放一段经过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称量。然后点燃镁条,将生成的白色的固体全部收集在石棉网上,冷却后称量,发现质量比实验前的质量增大了。请回答:(1)该同学的实验操作错了吗?
(2)怎样解释反应前后质量不等的现象?
2、如果要用上题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你对该实验设计有什么改进建议?错误燃烧时有氧气参与,氧气质量没有称量,所以反应后质量比镁条大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为什么会质量守恒呢?小思考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新分子聚合成原子新物质分裂重新组合新知讲解在一切化学反应中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总结:知识拓展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已知A+B→C+D,若10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若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3,则D的质量为_______g。 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求:甲的待测值是________,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比为_____ ___。436:17(2)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知识拓展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1.6克某物质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C、H(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CH4课堂练习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一定有的元素:
可能有的元素:C,HO
2、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B 课堂练习3、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 B.元素的种类相同 21育
C.物质的分子个数相同 D.原子的个数相同C4、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
C.洗衣服晾晒后变轻了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C课堂练习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www.21-cn-jy.com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 )
A.10 B.8 C.4 D.02D课堂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 :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