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天气和气候
一、单选题(共24分)
读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是( )
A. B.
C. D.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1月 B. 7月 C. 6月 D. 12月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一月 B. 二月 C. 七月 D. 八月
读某地气温年变化图,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
A. 0℃ B. 3℃ C. 15℃ D. 30℃
下列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B.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 一般情况,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D. 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间
下列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气温大致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B. 气温大致由海洋向陆地递减
C.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D. 气温大致由陆地向海洋递减
图中等温线a>b>c,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 7月
B. 南半球 1月
C. 北半球 1月
D. 北半球 1月
如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B.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 同纬度的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D.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0.6℃
有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同纬度,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②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
③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④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于内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读“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A. 雨热同期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冬雨夏干 D. 全年低温少雨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时M地为北半球的冬季 B. M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C. 此时M地为北半球的夏季 D. M地一定为北美洲
二、填空题(共6分)
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按下面的提示完成相关要求.
(1)根据气温最高月或最低月出现的时间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图中,甲、乙两地气温最高月均出现在 ______ 月,因而两地都位于 ______ 半球.
(2)根据气温曲线图,甲、乙两地气温特点很相似,都是夏季气温较 ______ ,冬季气温较 ______ ,且最冷月气温均在 ______ ℃以上.
(3)根据降水柱状图,甲、乙两地降水特点有很大的差异,甲地 ______ 季多雨,乙地却 ______ 季多雨.
读图,填表比较甲、乙两地的地理特征.
甲地 乙地
所属大洲 ______ ______
1月均温(℃) ______ ______
7月降水量(mm) ______ ______
气候特征 ______ ______
三、综合题(共20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东南亚图,①是 ______ 海峡,②是 ______ 半岛.
(2)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图2中最能体现此类气候特征的是 ______ (填字母).
(3)东南亚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 ______ 、 ______ .
(4)下列关于东南亚居民的描述,错误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B.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C.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D.居民多信仰印度教.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地形雨”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2)图中A半岛上的人们主要信仰 ______ .这里的男人们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你认为这种服饰文化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______ .
A.石油资源?????B.气候特点?????C.审美情趣?????D.种族冲突
(3)图中B大洲目前还无人定居的原因是 ______ ,当地真正的“主人”是 ______ ,它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4)“地形雨”形成示意图中的C、D二点,降水多的是 ______ 点,为山地的 ______ 坡.此图反映的是 ______ 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赣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龙潭村进行野外考察,获取并整理出相关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探究.
材料一:龙潭村耕地面积2020亩,山林面积8962亩,人口3568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口610人,人均年收入约19700元.
材料二:新平镇气候资料(如图1)
材料三:新平镇(部分)等高线图(如图2)
(1)考察时,同学们了解到龙潭村附近河段夏季多洪涝灾害.请你帮忙探究原因 ______ .
(2)有村民建议,将图2中甲地的林地开垦为耕地.你是否赞成 ______ ,请说明理由 ______ .
读甲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及乙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四大地理区域A、B、C、D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其中自然特征为“干旱”,东西景观差异大的是 ______ (填字母)区域.
(2)黄河的②③④河段,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______ (填序号)河段.
(3)C、D两区域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些界线相吻合? ______ (填字母选项).
①1月0℃等温线??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④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⑤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
(4)达州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______ (填字母)区域,属于乙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气候类型.
读表格及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海拔(m) 4 2895 l288 1302 2261 23 12
年降水量(mm) 559 966 61 1536 372 2045 975
年均温(℃) 12.2 6.6 11.7 17.2 5.5 24.1 24.3
(1)说出①、②两地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______。
(2)①、③两地纬度接近,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______。
(3)④地的年降水量、年均温都远高于⑤地,请分析原因______。
(4)⑥、⑦两地海拔、年均温都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请分析原因。______。
答案
1.【答案】A
【解析】
解:A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
故选:A.
依据气候类型判断的程序,先根据最低月均温判断所在的温度带,再根据降水分布确定气候类型,其顺序是先“以温定带”,再“以雨定型”读图可得:A图所热带雨林气候,B图所示热带沙漠气候,C图所示地中海气候,D图所示温带季风气候.
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要注意对比区分,理解解答有效.
2.【答案】B
【解析】
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6、7、8月为夏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正好相反.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故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高.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说出气温的概念.
3.【答案】C
【解析】
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6、7、8月为夏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正好相反。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故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比海洋高。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说出气温的概念.
4.【答案】D
【解析】
解:从该地的气温曲线图看出,该地1月气温约是-2℃,7月气温约是28℃,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28℃-(-2℃)=30℃.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
考查气温日较差的计算,要理解记忆.
5.【答案】C
【解析】
解:同一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故A错误;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故B错误;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低纬度向高纬度渐降低,故C正确;
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熟记课本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6.【答案】C
【解析】
解: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影响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C.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本题考查气温分布的规律,理解记忆即可.
7.【答案】A
【解析】
解:图中所示气温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此图所示的是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图,图中所示海洋气温向高纬度方向凸出,海洋气温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此图所示的是南半球的冬季即7月气温分布图.
故选:A.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8.【答案】A
【解析】
解:从图中观察得知,该地气候特点为终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A.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主要考查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读图回答即可.
9.【答案】B
【解析】
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或者说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也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属于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
解: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冬季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同纬度的海洋低于陆地。故③④不正确。
故选:D。
根据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的律来做,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有三条,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而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冬季同纬度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同纬度的海洋低于陆地。
本题考查气温和降水的规律,牢记即可。
11.【答案】A
【解析】
解:读图可得,图中四个城市夏季共同的气候特征是气温高,降水多,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图中自左向右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冬季都是寒冷干燥的,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冬季都是温和多雨的。
故选:A。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2.【答案】A
【解析】
解:根据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且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因此可判断,此时M地为北半球冬季。同时M地大约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应该是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分布于地中海地区及北美洲的西部沿海地区。
故选:A。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本题考查了气温分布规律应用,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7;北;高;温和;0;冬;夏
【解析】
解:(1)从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看出,甲、乙两地气温最高月均出现在7月,因而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2)从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看出,甲、乙两地都是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温和,且最冷月气温均在0℃以上;
(3)从甲、乙两地的降水柱状图看出,甲地冬季多雨,乙地却夏季多雨.
故答案为:(1)7;北;(2)高;温和;0;(3)冬;夏.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14.【答案】非洲;亚洲;23;13;100;250;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解析】
解:从甲、乙两地所在大洲的轮廓图看出,甲地位于非洲,乙地位于亚洲;从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甲地1月气温约为23℃,降水量约为20毫米,7月气温约为14℃,该地7月份气温最低,应分布在南半球,7月降水量约为100毫米,由此可见该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地中海气候;乙地1月气温约为13℃,降水量约为50毫米,7月气温约为28℃,降水量约为250毫米,由此可见该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
甲地 乙地
所属大洲 非洲 亚洲
1月均温(℃) 23 13
7月降水量(mm) 100 250
气候特征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15.【答案】马六甲;中南;A;橡胶;椰子;D
【解析】
解:读图可知,(1)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图2中最能体现此类气候特征的是A.
(3)东南亚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蕉麻、油棕等;
(4)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华人的祖籍主要在我国的广东省和福建省,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居民以黄种人为主多信佛教.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马六甲;??中南; (2)A;?(3)橡胶;椰子;(4)D.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
该题主要考查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属基础题.
16.【答案】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伊斯兰教;B;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气候十分恶劣,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企鹅;C;迎风;地形
【解析】
解:(1)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这主要因为纬度因素造成的;
(2)结合图示得知:A为阿拉伯半岛,主要居住的为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伊斯兰教;该地区的男人们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这与当地炎热的沙漠气候有关;
(3)图中的B为南极洲,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气候十分恶劣,不适合人类的居住;南极地区的象征是企鹅;
(4)结合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图得知:处于迎风坡的C点降水多,背风坡的D点降水少,这表明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故答案为:(1)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伊斯兰教;B;
(3)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气候十分恶劣,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企鹅;
(4)C;迎风;地形.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气温的分布及极地的环境概况.
17.【答案】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河道弯曲;地势低洼(平坦),排水不畅;不赞成;当地降水量大、集中性强、多暴雨(或甲地为山坡);开垦耕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甲地发展林果业经济、环境效益更明显.
【解析】
解:(1)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有: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大而集中;②排水系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③地形地势,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是否可以开垦为耕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②社会因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
故答案为:
(1)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河道弯曲;地势低洼(平坦),排水不畅;
(2)不赞成.当地降水量大、集中性强、多暴雨(或甲地为山坡);开垦耕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甲地发展林果业经济、环境效益更明显.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题目,特别是第(2)小题的回答.第(1)小题,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有: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大而集中;②排水系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③地形地势,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第(2)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是否可以开垦为耕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②社会因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农业的原则要因地制宜,为基础题.
18.【答案】A;③;D;C;⑧
【解析】
解:读图可知:(1)四大地理区域中,A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环境特征为“干旱”,东西景观差异大.
(2)黄河的③河段,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
(3)C为南方地区、D为北方地区,两区域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相吻合.
(4)达州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C南方地区,属于乙图中的⑧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A;(2)③;(3)D;(4)C;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该题从多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目.
19.【答案】①地的年均温大于②地;虽然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较高,故②地年均温低于①地;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年降水量小于①地;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和位置、地形的影响,既可接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年降水量远高于⑤地;④地的纬度较⑤地低,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所以④地年均温远高于⑤地;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大大降低
【解析】
解:(1)图中①地的年均温大于②地,其原因是:虽然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较高,故②地年均温低于①地;
(2)①、③两地纬度接近,但年降水量差异较大,其原因是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年降水量小于①地;
(3)④地的年降水量、年均温都远高于⑤地,其原因是: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和位置、地形的影响,既可接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年降水量远高于⑤地;④地的纬度较⑤地低,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所以④地年均温远高于⑤地;
(4)⑥、⑦两地海拔、年均温都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其原因是: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大大降低。
故答案:
(1)①地的年均温大于②地;虽然②地纬度较①地稍低,但其地势较高,故②地年均温低于①地;
(2)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年降水量小于①地;
(3)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和位置、地形的影响,既可接受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也可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年降水量远高于⑤地;④地的纬度较⑤地低,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所以④地年均温远高于⑤地;
(4)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大大降低。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人类的活动等,其中纬度因素是亚洲气候最主要的因素。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读图后结合所学知识点分析后解答即可,此题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