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4.1水的净化》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4.1水的净化》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0-25 10: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水的净化》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有A、B、C、D四支试管分别充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橡皮塞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A. 空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 超临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 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李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步骤 B. 步骤 C. 步骤 D. 步骤
化学实验室中有大量科学仪器,但有时,我们仍需使用到一些“生活用品”进行实验.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室中的“生活用品”一般不需要的是(  )
A. 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气球
C.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软塑料瓶
D. 氯酸钾制取氧气--棉花
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  )
A. B.
C. D.
如图在一个烧杯中,点燃两根蜡烛,把二氧化碳气体沿着烧杯壁慢慢地倒入烧杯中,发现两根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根据该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不能燃烧
B. 不支持燃烧
C. 密度比空气大
D. 蜡烛燃烧生成和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中,只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中,有如下四个实验装置,其中既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实验是(  )
A. B.
C. D.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B.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液体会变成红色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 红色红色无色 B. 紫色红色无色
C. 紫色红色紫色 D. 红色蓝色无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多功能瓶”是初中化学常用装置,它使用方便且操作简单,可用于完成多个实验。
(1)用图1装置完成下列实验。
①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装入水的量应为______(填“少量”、“多量”或“满瓶”),进气口为______(填“a”或“b”)。
②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瓶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将二氧化碳从瓶子a端通入,当观察到______时,则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目的用这个装置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在A、B瓶中都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问A瓶中澄清石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说明CO2已除尽。

用有关化学反应的术语填空。(填字母)
A.接触面积     B.反应条件????C   .反应现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氧气,其反应为:①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则发生:②二氧化碳+水→碳酸。可见反应物相同,但______不同,则生成物不同;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可见反应物浓度不同,则______不同;
(3)铁丝螺旋状的比直线状的反应剧烈,可见反应物与氧气的______不同,则反应速率不同。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A装置内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色?
(2)C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

如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试问:
(1)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如图一所示,向右侧纸槽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我认为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2)如图二所示,烧杯中有高低两支燃烧的蜡烛,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我认为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3)如图三所示,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我认为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4)其中______(填编号)既利用化学性质又利用其物理性质,请分别指出其利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充有CO2,蓝色气球充有空气,两只气球沉在杯底.小亮同学收集好一集气瓶CO2气体,倾斜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一只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
(1)请你判断一下,哪一只气球会浮起来?如果继续倾倒CO2气体,另一只气球会浮起来吗?请你说出理由.
(2)小明同学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也做了上述实验,可是两个气球没有一个上浮,你能帮助他分析原因,把实验做成功吗?

答案
1.C
2.A
3.C
4.D
5.D
6.D
7.A
8.A
9.A
10.C
11.满瓶;b;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除去二氧化碳;B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2.B;C;A

13.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中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或CO2+H2O=H2CO3);(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14.振荡;塑料瓶变瘪了

15.向右侧倾斜;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图二;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为物理性质

16.解:(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充满空气的蓝色气球会浮起来;如果继续向其中倾倒CO2,另一只气球仍不会浮起来;因为红色气球中的CO2与倾倒的CO2是相同的,所以不会浮起来.故答案:充满空气的蓝色气球会浮起来;如果继续向其中倾倒CO2,另一只气球仍不会浮起来;因为红色气球中的CO2与倾倒的CO2是相同的,所以不会浮起来.
(2)倾倒的CO2没有沿杯壁迅速倒下,或者直接在瓶口上方倾倒,或者倾倒的速率慢,或者装CO2的集气瓶没有加玻璃片都可能使气球不会上浮,故答案:倾倒的CO2没有沿杯壁迅速倒下,或者直接在瓶口上方倾倒,或者倾倒的速率慢,或者装CO2的集气瓶没有加玻璃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