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8 卧薪尝胆 《史记》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语“卧薪尝胆”的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卧 薪 尝 胆 吴国 愿意
奴仆 谋臣 后患 得胜
骄傲 建议 夫妇 屈辱
报仇雪恨 耕种 耻辱 努力wò xīn chánɡ dǎnchǐwúhuànpúmóu chénshènɡàohènfùyìyuànqū rǔɡēnɡnǔ识字开花尝愿仆臣胆胜妇屈议辱胆 仆 胜 议 妇臣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结构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愿 屈尝 辱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分段。123-45阅读思考1.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2.越王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3.越王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1.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说明越王当时的选择非常痛苦,但他宁可当奴仆,也不愿灭掉国家,为后来他重振越国报仇雪恨作铺垫。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2.越王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反映出勾践夫妇饱受屈辱,备尝艰辛,历尽磨难,也有着他对国家无尽的思念。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卧薪尝胆文题照应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3.越王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算短,而在二十多年中都坚持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不正显示出勾践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强吗?所以吴国的灭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卧薪尝胆”的深层意义的理解。 越王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回国之后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不忘国耻。正是因为有了复兴国家的强烈愿望,勾践才能坚持不懈,发愤图强,最终使国家转弱为强,打败了敌人。这才是真正的“卧薪尝胆”。所以此词的深层意义是:为实现目标,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 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想征服对方→战败求和→受尽屈辱→卧薪尝胆→灭掉吴国越国战败起因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经过终灭吴国结果有志者事竟成
苦心人天不负 本文叙述了越王勾践在战败的情况下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灭掉了吴国的故事,表现了越王励精图治的精神。【译文】
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赏析】
这副对联通过秦末项羽攻秦和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向人们说明了通向成功的道路充满坎坷,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最终达到目标的道理。 同学们课后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举办一个讲历史故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