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同学们齐读一次课题。
学习新课
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用一个自然段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能不能快速找出来?
(师出示幻灯片: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引导学生抓住“崎岖”“坎坷”进行理解)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过渡:同学们,谈迁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第一自然段,在最吸引你眼球的句子和词语旁写写自己的体会。
、生交流第一句:
指生读:但由于他家境贫寒 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从“家境贫寒”体会到他家很穷,买不起书,这是他写史书的一个困难。
(1)、生交流第二句:
生读“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他竟然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生抓住“一点”“一百多”进行谈体会。
(2)、师过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请同学们齐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生抓住“20多年,6次,400多万字”进行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过渡:同学们,从这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数字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谈迁编写史书的艰辛和不易。那么,他在编写史书中所付出的艰辛能算的上厄运吗?(算不上)
那么,谈迁又遇到了怎样的厄运呢?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总结过渡:是呀,同学们,珍贵的书稿被盗,20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那么,小偷这一盗,盗走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不是)他盗走的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呀,他盗走的是谈迁所付出的艰辛呀,这对于年老体弱的谈迁怎能不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呀?只有这样的打击才算得上是厄运。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那么,他不思茶饭,思什么?夜难安寝,又想什么?
(生交流)此时此刻,他沉浸在绝望之中。
此时此刻,他深深地被绝望之云笼罩了。
师过渡:但是,厄运打垮谈迁了吗?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同学们,从绝望之云中挣脱出来的谈迁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描写谈迁动作的词语加以体会。
(生交流:寻访、搜集、考察、终日奔波、奋笔疾书)
师过渡:就这样实地寻访、搜集、考察,新的《国榷》诞生了。请同学们齐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比较新旧《国榷》,看,字数比原来的多了,这就叫翔实,从绝望之云中挣脱出来的谈迁能写出更翔实的巨著,来源于他坚定地信念。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写作
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再次聚焦两次描写《国榷》的句子上,发现了什么?(数据的运用)对,运用数据说话是本文最大的一个写作特点,那么,老师把这些数字去掉,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师出示幻灯片:1、经过几年的奋斗,许多次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2、新写的《国榷》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师提问:这两种表达,你更喜欢哪种?(第一种)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是呀,同学们,可见数据的力量非常大。数据用在记叙文中,能表现人物形象;用在说明文中能使所说明的事物更明确,更具体。
出示幻灯片:《秦兵马俑》第二自然段
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领悟了数据在表达中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自己的写作中,要学以致用。
课后练笔
利用具体的事例叙述一段身边的事情;如:小英下决心考班级第一名;我下决心考过钢琴六级;我下决心写好文章;
利用具体的数字写写自己的学习用具。如:书包,文具盒、课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