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5 17:5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百折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谈迁两次撰写《国榷》的艰难过程。
案例主题:
? 在备课时我预设的教学教学目标有: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于是,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1)、了解谈迁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所付出的艰苦努力。抓住“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400多万字”等数字,体会谈迁为了写国榷付出毕生心血。正是因为他为了写《国榷》付出的太多太多,所以当第一稿《国榷》手稿丢失,对于他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2、感悟谈迁遭受的厄运,体会他顽强不屈的精神。
20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打击难以想象。学习谈迁,尤其要对挫折、厄运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伟大精神。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真切感受谈迁的感人事迹。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第1、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朗读、感悟谈迁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同学们齐读一次课题。
二、学习新课
师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用一个自然段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同学们能不能快速找出来?
(师出示幻灯片: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引导学生抓住“崎岖”“坎坷”进行理解)
师引导: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崎岖”和“坎坷”是指人生路中的什么?(困难、挫折)单把这两个词语放在这段话中理解有点狭窄,那么,我们不妨把这两个词语回归文本,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过渡:同学们,谈迁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第一自然段,在最吸引你眼球的句子和词语旁写写自己的体会。
、生交流第一句:
指生读:但由于他家境贫寒 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从“家境贫寒”体会到他家很穷,买不起书,这是他写史书的一个困难。
师引导理解“家境贫寒”:同学们,想想看,“家境贫寒
”贫寒到什么程度了?(没有钱买衣服,从文中的“一袭破衫”看出;露宿街头,从“家徒四壁”可以看出;吃不饱饭。)
(1)、生交流第二句:
生读“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他竟然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生抓住“一点”“一百多”进行谈体会。
师引导:这里的“一点”和“一百多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试想,他为了抄一点史料就走一百多里路,那么,他写整部书,得抄多少史料,得走多少里路呀,这是无法用数字记载的。
、师过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史书完成了。
师出示幻灯片: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请同学们齐读。
生抓住“20多年,6次,400多万字”进行交流。
师引导:20多年:试想,人的一生有几个20多年?
6次修改:据史料记载,谈迁每修改一次,要阅读500多万字的史料,修改6次,该阅读多少万字的史料?
400多万字:一本小学语文课本所有的字数4万多字,400多万字相当于多少本小学语文课本。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过渡:同学们,从这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数字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谈迁编写史书的艰辛和不易。那么,他在编写史书中所付出的艰辛能算的上厄运吗?(算不上)
那么,谈迁又遇到了怎样的厄运呢?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指生读“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师总结过渡:是呀,同学们,珍贵的书稿被盗,20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那么,小偷这一盗,盗走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不是)他盗走的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呀,他盗走的是谈迁所付出的艰辛呀,这对于年老体弱的谈迁怎能不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呀?只有这样的打击才算得上是厄运。
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那么,他不思茶饭,思什么?夜难安寝,又想什么?
(生交流)此时此刻,他沉浸在绝望之中。
此时此刻,他深深地被绝望之云笼罩了。
师过渡:但是,厄运打垮谈迁了吗?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同学们,从绝望之云中挣脱出来的谈迁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描写谈迁动作的词语加以体会。
(生交流:寻访、搜集、考察、终日奔波、奋笔疾书)
师过渡:就这样实地寻访、搜集、考察,新的《国榷》诞生了。
师出示幻灯片: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请同学们齐读。比较新旧《国榷》,看,字数比原来的多了,这就叫翔实,从绝望之云中挣脱出来的谈迁能写出更翔实的巨著,来源于他坚定的信念。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指导写作
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再次聚焦两次描写《国榷》的句子上,发现了什么?(数据的运用)对,运用数据说话是本文最大的一个写作特点,那么,老师把这些数字去掉,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师出示幻灯片:1、经过几年的奋斗,许多次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2、新写的《国榷》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师提问:这两种表达,你更喜欢哪种?(第一种)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是呀,同学们,可见数据的力量非常大。数据用在记叙文中,能表现人物形象;用在说明文中能使所说明的事物更明确,更具体。
出示幻灯片: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个。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领悟了数据在表达中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自己的写作中,要学以致用。
五、课后练笔
利用具体的事例叙述一段身边的事情;如:小英下决心考班级第一名;我下决心考过钢琴六级;我下决心写好文章;
利用具体的数字写写自己的学习用具。如:书包,文具盒、课本等。
四、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备课时,始终想用一个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研读多遍教材也没有找到这个突破口,继续思考……
本节课围绕两大任务,一条主线(有信念就会有希望),设计了学生活动。两个任务顺利完成,学生无论是精读“家贫著书”部分还是品读“从头再来”部分,都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对第四段的理解水到渠成。
反思自己的课也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2、努力找准写作训练点,让学生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
1.?虽然前置学习非常充分,但课堂上学生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学生拘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第一段中的数字感悟谈迁的编书艰辛,学生整体感知到了,但每个数字背后的内容没有感悟到,小组合作学习也没有关注到。备课时,我认为这一点不难,没有预设学生感悟不到的方案,课堂出现冷场,自己应变也不够灵活,处理的草率。
3、学生在口述自己的作文时,由于怕超时,所以指导不够细致。
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创新优质课堂,为学生服务,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