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2张PPT。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约290公顷。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万寿山石舫谐趣园18 颐和园字词积累颐和园 大殿 长廊 柱子
栽树 建筑 耸立 佛香阁
朱红 画舫 远眺 堤岸
雕刻 狮子 姿态不一颐和园 大殿 长廊 柱子
栽树 建筑 耸立 佛香阁
朱红 画舫 远眺 堤岸
雕刻 狮子 姿态不一yísǒnɡtiàoɡédītàifǎnɡ划船比赛跟随气泡,坐着船儿赏风景。颐耸阁舫眺堤态殿柱栽廊我会写阁堤雕朱筑狮态筑、态殿、柱、堤、雕、狮朱廊、栽、阁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半包围结构连一连 画舫 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 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隐隐约约 样子各不相同。
神清气爽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 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
明显。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记叙了颐和园哪几个景点?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整体感知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课文解读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总起句,开门见山。总体印象——美、大。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 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列数字700多米273间长画着( )
画着( )
画着(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内容丰富美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数量多)(品种多)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介绍顺序:内部——外部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介绍长廊的?总体:长廊“长”的特点;
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
外部环境: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长廊长望不到边700多米分273间美横槛有五彩的画两旁栽花人物花草风景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抬头仰视下面自上而下万寿山上下 作者登上万寿山,都看到了什么?分别向哪三个方向望?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用“〇”画出表示往方向看的词语。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远近1.昆明湖是那么静,是那么绿。比较句子2.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比喻静绿昆明湖:补充句子,再试着写一句这样的话。
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
看到这个情形,同学们急得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面镜子一块碧玉热锅上的蚂蚁那溅起的水花,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不好,“滑”字,颇具情趣,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映衬,一动一静,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如果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湖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换成“划”好不好?万寿山山下佛香阁排云殿山上向下望正前面景色尽收眼底昆明湖游船画舫向东远眺城楼白塔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十七孔桥 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石桥:式样不同垂柳:数不清的湖心小岛:一片葱绿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石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昆明湖堤岸石桥垂柳小岛葱绿十七孔桥桥栏石柱石狮子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呼应开头 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创意空间板书设计总体印象美丽的大公园具体描写皇家园林博物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绿柱子 红栏杆 五彩画山下仰望:佛香阁 排云殿
山上俯视:屋顶宫墙 游船画舫 城楼白塔堤岸 湖心岛 十七孔桥赞美美景说不尽拓展延伸颐和园内景点楹联:
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知春堂:七宝栏杆千岁石
十洲烟景四时花随堂演练 1.选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痕迹(hén hénɡ) 佛香阁(ɡé ɡě)
堤岸(dī tí) 横槛(kǎn jiàn)
颐和园(yí yì) 树丛(cōnɡ cónɡ)√√√√√√2.照样子,写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短跑比赛开始了,运动员快得像____
_____。
2.那散落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____
_______。离弦天上的箭的星星 我随着人群走进了北海公园的大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架在湖上的玉带桥。远远望去,它洁白如玉,状如飘带,所以人们称它为“玉带桥”。走上玉带桥,就可以看到汉白玉的桥栏上刻着精美的花纹。
站在玉带桥上向北看,可以看到高高的琼华岛。3. 类文阅读琼华岛上的树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玉带桥的东面是一个大荷花池。池内盛开着美丽的荷花,粉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玉带桥的西边是北海湖。湖水碧绿,水面平静,把琼华岛环抱怀中。 1.语段叙述了作者游览北海公园所看到的美景,请写出作者的叙述顺序。 2.用“ ”画出“玉带桥”名称的由来。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北海公园的大门→玉带桥→琼华岛→大荷花池→北海湖。比喻 3.“我”是站在 观察北海公园的。 的北边是 ,东面是 ,西边是 。玉带桥上玉带桥琼华岛大荷花池北海湖 1.颐和园的景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指导: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言优美,抒情性强,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赞美和自豪的。语调轻快,语气饱满流畅,语速舒缓。朗读时要读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的感觉。 背诵指导:背诵一定要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内容采用合适的背诵方法。如逐句逐层法、重点扩展法。例如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可以先分析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前几句话和后几句话合起来写的是什么,再补充出修饰词。 2.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作者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顺序游览的。从下面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3.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要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长廊:“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长廊的“长”和“间数多”。 佛香阁:“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这两句话采用倒装的形式,先写了所要描写景物的特点,然后点出要描写的景物。 昆明湖:“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采用比喻的手法说明昆明湖静、绿的特点。接着采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昆明湖的静。 小练笔 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指导: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代清楚游览顺序。(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参考:
游苏州园林
我8岁那年的暑假,爸爸决定带我去美丽而古老的苏州园林长长见识。
刚来到古典园林,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先说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吧,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漂亮极了。每座建筑物的横杆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上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建筑物里面很宽,有四五百平方米,晚上如果一个人在里面,还真是会感到害怕。建筑物是用木头建成的,富有民族特色。
穿过建筑物,来到了后院。院子虽不大但也显得宽敞,既有小桥又有流水,让我不禁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来,好一幅诗情画意的美景图!湖面上盛开了成片的荷花,白里透红,好像小娃娃的脸蛋。还有一个专供下棋的凉亭,看了这么多美景,就属凉亭最人性化了。走过小桥,一片小树林凸显出来,走进去,草地上零零星星地洒落着点点阳光,花草的气味扑鼻而来,真像是置身于大自然啊!
苏州古典园林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去看一看。课后作业 仿照《颐和园》介绍景观的写作手法,你能用上一定的表达手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你曾经去过的一处景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