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备战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22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备战高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第22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0-25 11:07:30

文档简介

遗传的物质基础
22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析版)

DNA分子结构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分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等
DNA分子复制在高考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可能出现,可以和细胞分裂、基因突变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DNA复制方式的探究、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的分析以及DNA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等

一 DNA分子的结构及碱基比率计算
1.DNA的结构

归纳总结

解题技巧
必须关注的DNA分子结构的5个关键点
(1)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配对方式决定的,配对方式只有两种A—T、C—G。
(2)并不是所有的脱氧核糖都连两个磷酸基团,两条链各有一个3′端的脱氧核糖连一个磷酸基团。
(3)双螺旋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会发生解旋。
(4)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都只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
(5)在DNA分子中,A与T分子数相等,G与C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后者恰恰反映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知识拓展
DNA分子的结构分析

1.磷酸基团: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
2.氢键
(1)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可用解旋酶使其断裂,也可加热使其断裂。
(2)A与T之间靠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靠三个氢键连接。
3.DNA分子的特性
(1)相对稳定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2)多样性:碱基对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
(3)特异性:每种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二、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三个计算规律
(1)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T+C,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T换为U)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三个计算规律
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T+C,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T换为U)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解题技巧
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解题步骤
解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试题时要分3步进行:
(1)搞清题中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DNA分子一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2)画一个DNA分子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所求的碱基。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
三 DNA分子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1.DNA的复制

2.过程

DNA复制方式的探究
探究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处理技术,根据复制后DNA分子在试管中的位置即可确定复制方式。
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3.实验假设: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4.实验过程:(见图)
(1)大肠杆菌在含15N标记的NH4Cl培养基中繁殖几代,使DNA双链充分标记15N。
(2)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标记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3)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间隔的时间为大肠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
(4)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位置。
5.实验预期:离心后应出现3条DNA带。(见图)
(1)重带(密度最大):15N标记的亲代双链DNA。(15N/15N)
(2)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15N/14N)
(3)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14N/14N)
6.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相符。

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DNA分子数:2n个。
(1)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
(2)含14N的DNA分子有2n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2n×2=2n+1条。
(1)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2)含14N的链数是(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1)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
(2)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基因本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的实质:基因是有__________的DNA片段。
2.基因与DNA的关系: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3.基因与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__________称为遗传信息;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__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排列。
5.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核糖数。(  )
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差。(  )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
(5)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6)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两条链均是新合成的。(  )
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开后,开始DNA的复制。(  )
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
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排列方式代表了遗传信息。(  )


1.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生物体内解旋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可以断开⑤
B.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D.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2.DNA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现已经基因M含有碱基共N个,腺嘌呤n个,具有类似如图的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M共有氢键(1.5N+n)个

3.(经典高考题)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4.(2014·山东卷)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5.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A.含有14N的DNA占100%
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C.含15N的链占1/8
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7.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2017·海南卷)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经半得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2.(2016·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2016·上海卷)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
                  
A.58 B.78
C.82 D.88



3
遗传的物质基础
22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解析版)

DNA分子结构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分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等
DNA分子复制在高考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可能出现,可以和细胞分裂、基因突变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DNA复制方式的探究、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的分析以及DNA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等

一 DNA分子的结构及碱基比率计算
1.DNA的结构

答案 (1)脱氧核苷酸 A、T、C、G (2)反向平行 脱氧核糖 磷酸 碱基
(3)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归纳总结

解题技巧
必须关注的DNA分子结构的5个关键点
(1)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由配对方式决定的,配对方式只有两种A—T、C—G。
(2)并不是所有的脱氧核糖都连两个磷酸基团,两条链各有一个3′端的脱氧核糖连一个磷酸基团。
(3)双螺旋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会发生解旋。
(4)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上都只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
(5)在DNA分子中,A与T分子数相等,G与C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后者恰恰反映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知识拓展
DNA分子的结构分析

1.磷酸基团: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分别位于DNA分子的两端。
2.氢键
(1)碱基对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可用解旋酶使其断裂,也可加热使其断裂。
(2)A与T之间靠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靠三个氢键连接。
3.DNA分子的特性
(1)相对稳定性: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2)多样性:碱基对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
(3)特异性:每种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二、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三个计算规律
(1)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T+C,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T换为U)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结构中的碱基计算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三个计算规律
规律一: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则A+G=T+C,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规律二: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全部碱基的比值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T换为U)中该种碱基比例的比值。

解题技巧
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解题步骤
解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计算的试题时要分3步进行:
(1)搞清题中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DNA分子一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2)画一个DNA分子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所求的碱基。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
三 DNA分子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1.DNA的复制

2.过程
答案 有丝分裂的间期 脱氧核苷酸 完全相同 解旋 碱基互补配对 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

DNA复制方式的探究
探究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处理技术,根据复制后DNA分子在试管中的位置即可确定复制方式。
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3.实验假设: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4.实验过程:(见图)
(1)大肠杆菌在含15N标记的NH4Cl培养基中繁殖几代,使DNA双链充分标记15N。
(2)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标记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3)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间隔的时间为大肠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
(4)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位置。
5.实验预期:离心后应出现3条DNA带。(见图)
(1)重带(密度最大):15N标记的亲代双链DNA。(15N/15N)
(2)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15N/14N)
(3)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14N/14N)
6.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相符。

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一个被15N标记的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DNA分子数:2n个。
(1)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个。
(2)含14N的DNA分子有2n个,只含14N的DNA分子有(2n-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2n×2=2n+1条。
(1)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2)含14N的链数是(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1)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个。
(2)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基因本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的实质:基因是有__________的DNA片段。
2.基因与DNA的关系: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3.基因与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__________称为遗传信息;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__________。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__________排列。
5.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__________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 遗传效应 遗传效应 遗传效应 线性 DNA
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核糖数。(  )
答案 ×
解析 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差。(  )
答案 ×
解析 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好。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答案 √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
答案 ×
解析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
(5)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答案 ×
解析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等于嘌呤数。
(6)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两条链均是新合成的。(  )
答案 ×
解析 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两条链一条是新合成的,一条是原来的。
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开后,开始DNA的复制。(  )
答案 ×
解析 DNA双螺旋结构边解开边DNA的复制。
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
答案 ×
解析 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答案 ×
解析 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
答案 ×
解析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排列方式代表了遗传信息。(  )
答案 ×
解析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方式代表了遗传信息


1.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生物体内解旋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可以断开⑤
B.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D.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解析 DNA的稳定性与⑤氢键有关,生物体内DNA解旋酶可以断开⑤键;④中的脱氧核糖、磷酸和胞嘧啶不位于同一个脱氧核苷酸上;DNA连接酶可催化⑦磷酸二酯键形成,但不能催化⑥形成;DNA的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

2.DNA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现已经基因M含有碱基共N个,腺嘌呤n个,具有类似如图的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M共有氢键(1.5N+n)个

解析 基因M的氢键数为(1.5N-n)个,故A项错误;基因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图中a和b共同组成基因M,故B项错误;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故C项错误;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M和它的等位基因m的碱基数或排列顺序可以不同,故D项正确。
3.(经典高考题)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个碱基对
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解析 要搭建20个脱氧核苷酸,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量为20,A项错误;要搭建7个碱基对的DNA分子,至少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核苷酸内部和核苷酸之间)26个,B项错误;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磷酸塑料片8个,能搭建一个4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C项错误,D项正确。
4.(2014·山东卷)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5.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A.含有14N的DNA占100%
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C.含15N的链占1/8
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解析 A
7.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解析] (1)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表示14N和15N标记的DNA的离心结果,其作用是与后面的实验结果形成对照。(2)从结果C、D看,新形成的DNA保留了原来DNA的两条链,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经过60 min后,DNA复制了3次,共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是15N/14N,其余6个DNA分子为14N/14N,均含14N。(3)DNA复制过程需要模板DNA、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和能量等条件。(4)结果C中的DNA分子为15N/14N,解旋后形成的单链为一条重链15N和一条轻链14N。(5)结果G表明原来被15N标记的DNA的两条链没有分开,因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 (1)对照
(2)半保留复制 1
(3)DNA聚合酶、能量
(4)如图所示(见右侧)
(5)不是

1.(2017·海南卷)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经半得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解析 对于双链DNA,不同的DNA分子(A+T)/(G+C)的比值不同,而(A+C)/(G+T)的比值相同,均为1。在双链DNA分子中G+C占的比例越大,则DNA分子越稳定。
2.(2016·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 因为该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DNA复制时需要解旋,所以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会导致细胞中DNA复制发生障碍,A项正确;由于RNA是在细胞核中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因此,RNA转录前需要DNA解旋,B项正确;因为该物质使DNA复制不能完成,所以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该物质能抑制DNA复制,因此,可抑制癌细胞增殖,D项正确。
3.(2016·上海卷)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C )
                  
A.58 B.78
C.82 D.88
解析 每个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间需2个订书钉,每条链上的10个脱氧核苷酸间需9个订书钉,两条链间的6对A—T和4对 G—C间各需12个订书钉,故构建该DNA片段共需订书钉数量为2×20+2×9+12+12=8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