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5 08:5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材分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探究交流方式:
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学法指导:
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教学过程
宰相制度的废除:
合作探究: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是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1、背景:
(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
(2)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过程: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2)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被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2、过程:
(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票拟权:系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4)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它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3)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学士入值。
翰林学士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设立: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极端强化基本完成于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君主专制日益加强。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本质上都强化了封建皇权。
本课小结:
本课重点内容在于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学们也应加以重视。从本单元的角度梳理一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从总体上把握这一知识点。最后思考一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正好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原因在哪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