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5 10: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材分析:
沿着西方政治文化上溯其源头,就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人以其睿智创造了两个名词“公民”“民主”,影响了直至今天整个西方的历史。而古罗马的法律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的原则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至今仍然是人类为实现它而追求的法律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罗马法的分类和主要内容;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罗马法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影响深远。
2、过程与方法:讲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时,通过组织学生研读教材中的资料和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的历史资料,进行问题探究,提倡学生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
难点:罗马法与现代欧洲国家法系的关系。
教学交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一些古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法律的故事,使教学深入浅出。采用谈话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以案说法,比较方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①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
②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多由贵族担任的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2)产生:公元前6世纪以前罗马法制的特点是以不成文法(习惯法)为基本形态、法律本身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当时罗马没有成文法,处理诉讼只依习惯法,习惯法本身就很模糊,贵族法官又操纵着法律的解释权,贵族祭司控制着复杂的法律程序,他们得以利用职权袒护贵族,欺压百姓。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
(3)特点:法律和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制定原因: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公民内部平民和贵族的界限严格,等级森严,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非常尖锐。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全,当时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因此,法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随心所欲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平民不断争取自己的权利,阶级矛盾激化。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既得利益。
(2)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
(3)特点: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清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在社会生活中人人有法可依。
(4)影响:平民利益得到保护,当然,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5)阶级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公民法的内容和作用:
(1)内容: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适用范围主要限于公民。
(2)作用: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3)缺陷: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师祖残余。
2、发展原因:罗马在长期的扩张过程中,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版图的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使原有的法律无法解决。
2、万民法:
(1)背景:
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
②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法学家也积极编撰法律,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
(2)内容:通过长期的外事裁判司法实践中创制,以 “案例”为主体的法律,主要调整以所有权和契约关系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帝国立法的发展:6世纪,历代制定的法律规模庞大繁杂,使用不便,需要整理,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而罗马法也成为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律》合称为《民法大全》,《民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
三、维系帝国、影响后世:
罗马法从内容上有广义法和狭义法的区别(狭义法是指罗马公民法;广义法是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结构上分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公民法是属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适用对象是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调整的主要关系是财产关系,核心内容是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的原则是自由、平等,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保障个人的权利,子女的财产权、婚姻自主权和妇女在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得到保障。
1、维系统治:
(1)基本内容:重视证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不可侵犯,陪审制度,保护人制度,不告不理。
(2)意义:
①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维护了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②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2、影响后世: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1804年《法国民法典》,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从概念、术语到与物权、债权有关的法律关系,不少地方仍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至欧洲以外一些国家的民法,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民法,中国从清末开始的民律草案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五编,也都深受罗马法的影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持久的征服”。
本课小结:
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形成阶段:习惯法到成文法(表现形式);发展阶段:公民法到万民法(适用范围);完备阶段:汇纂《民法大全》(体系完备)。
总之,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成为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古代罗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也是世界政治文明珍贵的遗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