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5 10:4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英美政体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扩展到了欧洲大陆,法德政治制度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在整本教材中,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初中课程中已经有所涉猎,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继续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德国和法国的形成过程,认识任何新的制度都有其产生艰难曲折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教学交流方式:
讲授法、引导法、图表法。
学法指导:
法、德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曲折复杂,加上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足,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
封建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社会等级对立严重。
革命前夕,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第三等级中的资产阶级日益富裕,他们要求享有政治权利和平等参政的自由权利。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强烈要求改变现状。
(3)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向封建主夺取政权,确立资本主义统治作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4)财政危机加剧。
18世纪法国的专制王朝已经非常腐败,统治者政治腐败,挥霍无度,负债累累,财政濒临破产境地。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国王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第三等级则决定立法限制王权。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共和国建立的历程:
(1)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
(2)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
(3)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复辟波旁王朝(封建)。
(4)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建立了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金融贵族)。
(5)1848年2月,二月革命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资产阶级)。
(6)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规定选举总统,路易*波拿巴当选,并逐步建立帝制,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7)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国宪法的颁布: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影响: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等关键职位。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背景条件:
①统一的紧迫性。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不利于其国际市场竞争,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统一问题提上日程。
②普鲁士成为统一的主导因素。原因是,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势力;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③1862年出任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为统一制定了策略,作好了准备,推行“铁血政策”,以武力来统一德意志。对内,严格控制国内局势,坚持实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实力;对外,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分化、瓦解敌国,各个击破。
(2)统一过程:经历了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①1864年普奥对丹麦的战争,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
②1866年的普奥战争,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成立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北方诸邦。
③1870年的普法战争,打败法国,把南部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称德意志帝国皇帝,标志着德国完成了统一。
(3)评价:
①意义:德意志统一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②影响: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③局限: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使其后来逐渐成为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2、德意志宪法的颁布:
(1)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
(2)德意志皇帝的权利: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②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③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3)议会的职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4)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3、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名义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质上是君主专政。
(2)名义上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
(3)宰相的职位在整个帝国机构中处于中轴地位。但皇权是至上的;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4)宪法对公民权利只字未提,联邦议会(上院)是最高权力机构,议长由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有通过法律的权力。帝国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德意志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完整的和不彻底的代议制。
4、评价:
(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国会只是点缀。劳动大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实际的政治权利。
(2)容克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没有受到根本触动,普鲁士的旧制度、尤其是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下来。这都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完成。
(3)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明的军事指挥在德意志统一中的突出作用,促使军国主义在德意志帝国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深远,军人的地位至高无上,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德意志帝国对军人、对军队、对战争的崇拜,使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4)国家的统一和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的建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使帝国终于进入资本主义门槛,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跻身到世界强国行列。
本课小结:
法国经过反复斗争,1875年,经过激烈的斗争,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主义传统,使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成为后来一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