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涉及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事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两部分。
1、概述了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巴黎工人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2、概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成现实。十月革命也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单元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变成实践的历史发展线索,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材分析:
本课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历史。说明了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本课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如按传统教法容易流于枯燥说教,学生不易理解。同时,高一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也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国际共运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
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教学交流方式:
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文史影视资料和音乐,把读史与思考、感悟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法指导: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走进图书馆,阅读教师推荐的相关书目,了解与教材的相关内容;课内通过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营造情境,设置探究问题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课外思考探究,达到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19世纪在西欧和北美等地广泛开展的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使广大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日趋激化。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随之兴起。工业革命初期发生的早期工人运动,一般表现为焚烧工厂、捣毁机器、殴打工厂主的自发斗争,这时的工人尚不能把机器同使用机器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区别开来。18世纪晚期,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联合起来互相支持的必要,开始组织工会,进行罢工斗争,使工人运动和工人斗争的水平提高了一步。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武装起义,1836——1848年,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爆发了纺织工人起义。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他们迫切的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
3、思想基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时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1)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阐明社会发展规律。
(3)指出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4)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第一次较为完整的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三、巴黎公社:
1、原因:
民族矛盾的尖锐导致了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激化。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巴黎工人是在祖国处于危难关头,本身遭到临时政府进攻的情况下发动革命的。
2、概况:
1871年3月18日——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5月21日-5月28日巴黎公社战士经过一周的浴血奋战最后失败。??
3、措施:
(1)政治方面:废旧立新。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2)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维护工人的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4、性质: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失败的原因:
(1)具体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2)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6、经验和教训:
(1)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2)教训:必须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7、历史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后工人运动发展的标志。
(3)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斗争时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精神将永垂史册。
本课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重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高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历史条件。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科学。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是重点。巴黎公社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成就,虽然仅72天就失败,但巴黎工人以革命首创精神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反映出其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说明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