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25 09:5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2.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地形的类型 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地质构造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6.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7.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
8.我国黄土高原很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沟壑纵横,这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岩石风化 D.生物作用
9.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作用 B.泥沙沉积 C.风力侵蚀 D.冰川作用
10.下图中,甲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二、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B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的是 ,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 流向 。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处。
第三章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山地与高原的共同点是海拔高,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区别是山地地面起伏大,高原地面起伏小;丘陵海拔多在200至500米,相对高度小;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部低;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故选C.
4.C.
解析:等高线是指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是地形的起伏。故选C.
5.C.
解析:两个山顶之间相对平坦的部位是鞍部。故选C.
6.C.
解析: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表示的地形是陡崖。故选C.
7.B.
解析: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部低,等高线地图表示为等高线数值从外向里缩小。故选B.
8.B.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流水的冲刷使得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故选B.
9.A.
解析: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冲刷,才形成了这条大峡谷。故选A.
10.C.
解析:该图中,甲部位是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凸向低处,表示山脊。故选C.
二、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2)B 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3)EF 西北 东南
(4)G
解析:
(1)A表示的地形是鞍部,B表示的地形是山谷,C表示的地形是山脊,G表示的地形是陡崖。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B,判断理由是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此处坡陡。
(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EF,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G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