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5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D(A祈qí,勾gòu;B两栖qī,载zài;c绊bàn)
2.B(“芸芸众生”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不单指某我)
3.C(a句缺少主语;b句两面与一面不能呼应;D句语义重复“大约”与“左右”)
4.A(③先总说“狗的形象是矛盾体”,①④接着从两方面阐述其矛盾之处,②⑤探究其原因,⑥最后总结。)
5.C(A打扫干净是后补短语;b应为喜剧;D主干是优质示范组是队伍)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6—20题)
二、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6.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溯洄从之(《诗经·蒹葭》)
(2)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3)毅魄归来日 (夏完淳《别云间》)
(4)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7)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8)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7—9题。(9分)
7. (2分,每小题0.5分,第4小题意思相近即可。)
(1)撑(船) (2)尽力 (3)客居 (4)被子
8. (4分,每小题2分,意思相近即可。)
(1)在湖中想不到还会遇见(您)这样的人!
(2)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9.(3分,每点1.5分)
相似之处:两文中都蕴含着愁思(张岱的愁,是亡国遗民之愁;白居易的愁,是被贬官、不被理解的愁)。或:人生遭受挫折后内心的抑郁。
不同之处:张岱文中透出远离世俗的超脱,孤芳自赏的情绪;而白居易则通过“冷”、“夜深”等字词,传达出一种深重的孤寂 、伤感。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0分)
(3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0.调查中用准确的数据强调熬夜伤身,(1分)说明生物钟对人体的影响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引出下文疑问。(1分)联合调查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也让读者感到说明内容真实可信。(1分)
11.(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答案:提示时间、提醒做事、维持状态、禁止做某事。
12.(3分,说出错误1分,分析正确2分)
答案:例句中“好像”一词,不是说明人体存在周期性节律还不确切,更不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这是打比方——把人体随时间的生理节律比作钟表,说明它如钟表一样有规律。(1分)/“生物钟”一词由此得来。(1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4分)
13.(3分,每一点1.5分)
参考答案
(1)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
(2)通过继承与创新,来换变年俗形式。(或: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
14.(3分,内容概括2分 ,作用1分)
参考答案:
作者列举了年味变得寡淡、过年氛围的失去、过年方式庸俗化等现象,(1分)表现出对待文化传统(文化精神)败落的忧虑和担心,(1分)从而论述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的必要性。(1分)
15.(3分,意思相近即可)
文中(第5段)说“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因此“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精神家园,(2分)“回家”就是回归“文化传统”,就是回到我们的精神家园。(1分)
16.(3分 排比 1分,突出节日特点各1分)
答案示例:
(1)仪式感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仪式感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
(2)仪式感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仪式感是端午祭奠的高节缅怀。
17.(2分)(A)【A 是元宵节 B C D为重阳节】
四、名著阅读,共2小题,共4分。
18.(2分,每空1分)老舍 从军营中牵来的
19.(2分,每点1分)
参考答案:刘四爷认为祥子勤快、是把干活的好手,虎妞喜欢祥子的老实本分
五、作文与书写,共1题,共43分。
20.写作,40分。
参考中考作文与书写评分标准。
21.书写,3分。参考中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