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9~10题。
图中丙丁两村庄的相对高度是( )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500米
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 844.43米,中国陆地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
A. 8 689.43米 B. 8 699.43米 C. 8 899.43米 D. 8 999.43米
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回答1~2题。
甲村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 B. 盆地 C. 山 地 D. 丘陵
某人在野外发现自己站在一个特别的点上,在他的左右两侧是山峰,前后是山谷,他在( )?
A. 陡崖 B. 山谷 C. 山脊 D. 鞍部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通常表示( )
A. 海洋和湖泊 B. 高原 C. 平原 D. 山地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基本地形( )
A. 平原、山谷、盆地、鞍部、丘陵
B. 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
C. 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
D.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脊
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陆地地形是( )
A. 高原 B. 平原 C. 丘陵 D. 山地
下列选项中,A、B、C、D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
A. ①山谷②鞍部③山脊④山顶 B. ①山谷②鞍部③山顶④山脊
C. 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 ①山脊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卫星云图上白色代表( )
A. 山地海洋 B. 雪山云区 C. 盆地云区 D. 高原陆地
关于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B.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D.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二、综合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甲处地形部位是 ;
(2)图中A点的海拔是 米;
(3)沿AB线路爬到山项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陡的线路是 (AB线路或CD线路)。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虚线AB表示 ______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山顶
(2)丙处的地貌形态名称是 ______ ;
(3)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乙地的海拔高度是 ______ 米;
(4)山顶的海拔高度是 ______ 米。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答案】1. A 2. D 3. B 4. D 5. A 6. B 7. B
8. A 9. B 10. B
二、综合题
11. 【答案】 (1)陡崖
(2)300
(3)AB
12. 【答案】 A;陡崖;470;535
PAGE《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图中显示该区域的地势为( )
东北高,西南低
东南高,西北低
C. 西南高,东北低
D. 中部高,四周低
读非洲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10题。
从等高线的分布判断,A区域的地形类型为( )
A. 高原 B. 山地 C. 平原 D. 盆地
读下图(等高地形线图),回答1-2小题:
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 480米 B. 400米 C. 700米 D. 390米
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
A. 山脊 B. 鞍部 C. 山顶 D. 山谷
读图完成21-22题。
图中显示甲山的海拔高度为( )
A. 1000米 B. 5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
在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时,小明发现有一处地方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此地地形应为( )
A. 山谷 B. 山脊 C. 山峰 D. 陡崖
某中学野外户外训练营举行登山活动。读图,据此回答7~8题。
4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平缓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在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 海拔高 B. 坡度陡 C. 坡度缓 D. 海拔低
二、综合题
读下边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C E F G
(2)要到达山中的B处,从DEF三处看, 处比较合适爬山, 处适合攀岩;
(3)从GDA三处看, 处适合修筑水库;
(4)甲村位于乙村的 方向,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先是 ,再向 ;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它们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确定方向,读图可知,该区域西南部的海拔在700米以上,自西南向东北,等高线数值越来越小,东北部的海拔在350米以下,因此可判断,该区域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故选:C。
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D
【解析】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甲地周围等高线由500米升高到1000米以上,中间低,四周高,属于盆地地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是400至500米之间,根据题意,只有选项A符合,故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向小数弯曲凸出的地方是山脊,相反则是山谷;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相反则是盆地;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地方是鞍部。根据题意,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山脊,故选A。
5.【答案】C
【解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山的海拔是1000米+500米=1500米,丁山的海拔是10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1000米=500米。
故选:C。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属基础题。
6.【答案】A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为山谷。小明发现有一处地方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此地地形应为山谷。
故选:A。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时,该处地形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时,该处地形是山脊。
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记忆回答即可。
7.【答案】C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的③路线等高线最稀疏,该路线坡度最平缓。
故选:C。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稀密与坡度大小的关系,理解记忆即可。
8.【答案】B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
考查了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难易适中。
二、综合题
9.【答案】(1)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2)F E
(3)D
(4)东北 自北向南 东南
(5)0.2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读图可知,C处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E处几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F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G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故应为山谷。
(2)DEF三处中,处D等高线密集,坡度陡,F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故F处比较适合爬山;E处几条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适合攀岩。
(3)坝址应选在D处附近最合适,因为该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修建大坝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低,盆地储水量大。
(4)根据图中的指向标信息,指向标指向北方,甲村位于乙村的东北方向。根据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可知,小河的流向大致是先是自北向南,再向东南。
(5)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比例尺为1:5000,则根据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知它们的实地距离为:4÷(1:5000)=20000厘米=0.2千米。《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如图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最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处海拔高于 b 处
B. a、b 两地相对高度 400 米
C. 河流自北流向南
D. 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两座山峰的连线大致为山脉的走向。图为过甲地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图。图中山峰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二、材料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说明甲、乙两聚落形成的共同条件。(答出两点即可)
(3)某学校七年级要举行次班级间登山比赛,设计了AB、AC两条(水平距离及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线路。从学生实际考虑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并简述理由。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陡崖处适合攀岩运动,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c图中有等高线重叠的陡崖,而a、b、d图中都没有陡崖,所以最适合攀岩的是c,C对,ABD错。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可知: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突出方向相反,可快速得出为 D正确。河流形成于山谷中,山谷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所以a处海拔低于b处,A错误;因图中没给出等高距,故a、b 两地相对高度无法确定,B错误;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突出方向相反,可知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地形剖面图的判断根据图示,甲地东侧位山峰,北侧为山峰,根据题意,连接两山峰大致即为山脉走向,即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
将剖面图转化为平面图如下:
二、综合题
【答案】(1)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2)位于山麓谷地中,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有利于灌溉,交通便利。 位于山地南坡,背风向阳(答出两点即可)
(3)AB线, 理由:该线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缓,攀登难度小。
【解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因此,读图可知,图中所示该区属于丘陵山地,西北、东南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且海拔高于500米,为山顶;该地西北、东南地势较高,中间为谷地,地势较低。
(2)甲、乙两聚落形成的共同条件是:甲乙两村落都位于地势较平坦的盆地地区,都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3)因此,AB,AC两条登山线路中,AB线路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故AB线路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