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海陆的变迁》习题 (3份,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海陆的变迁》习题 (3份,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0-25 18:54:44

文档简介


《海陆的变迁》
一、选择题
根据如图的信息,回答: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 B. 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 C.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 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能力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
A. 板块内部 B. 板块交界地带 C. 亚欧板块 D. 美洲板块
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回答3-4题
图中M地在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形成(  )
A. 高大山脉 B. 宽阔海洋 C. 狭长裂谷 D. 深深海沟
换个角度看世界,是哪位科学家观察世界地图之后引发了思考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
A. 魏格纳 B. 哥白尼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下列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香港的填海造陆 B. 台湾海峡海底地层中有煤矿 C. 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D.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下列选项中,属于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运动? ④海平面升降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近邻。据此回答。造成中美两国不断靠近的原因是(  )
A. 流水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B. 大气运动的结果 C. 板块运动的结果 D. 地球公转运动的结果
下列板块的运动对我国影响不大的是(  )
A. 北美板块 B. 欧亚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读图,回答9-10题。
此实验主要是为了模拟(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板块的运动 D. 气候变暖
同学们正在楼上音乐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 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 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 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D. 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二、综合题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板块名称:A______板块E______板块F______板块; (2)各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大洋的是______(填名称)板块; (3)世界上形成两大火山与地震带:环______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4)板块和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发生______和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A 2. B 3. A 4. A 5. B 6. A 7. C 8. A 9. C 10. C
二、综合题
(1)亚欧;印度洋;南极洲; (2)太平洋; (3)太平洋;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4)火山;地震。

《海陆的变迁》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沧海桑田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质时期这里曾经是海洋 B. 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C. 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D.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日本南部地震灾害图片”,完成11?13题. 澳大利亚大陆所在的板块是(  )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原因是
A. 海平面下降 B. 人类的填海造陆 C. 气候的变化 D. 地壳的变动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5月25日22时27分在菲律宾北部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60km。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内部 B. 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内部 C. 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地震发生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下列哪一现象不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
A.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在不断抬升 B. 红海不断扩张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 D. 荷兰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读图,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海会逐渐扩大 B. 地中海会逐渐缩小 C. ①山脉是非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对挤碰撞形成 D. ②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对挤碰撞形成
二、综合题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___板块,? B_____________板块,C ____________板块;
(2)中国四川的九寨沟地震由于哪两个板块运动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A、B、C、D、E、F、)板块。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中;
(3)用板块构造学的观点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在家里,可躲在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躲在坚固桌子或床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等。
B.在室外,抱着电线杆。
C.在教室里,抱头、闭眼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D.若身处高楼,乘电梯下楼。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选项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选项AC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及其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都位于印度洋板块上,故B正确. 故选:B.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图,读图解答即可.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的原因很多,如海平面下降,人类的填海造陆,地壳的变动等,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故D对,ABC错。故选D。
4.【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从世界六大板块与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看出,菲律宾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红海不断扩张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拉伸的结果;地中海不断缩小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造成的;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撞击造成的,ABC对;而荷兰国土面积不断扩大是荷兰人填海造地的结果,D错。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故不符合题意; B、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故不符合题意; C、①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对挤碰撞形成。故C符合题意; D、②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对挤碰撞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二、综合题
【答案】(1)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2)A ?E ?环太平洋
(3)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4)A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由图中板块的位置可知,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C是美洲板块,D是非洲板块,E是印度洋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由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分布图可知,我国四川九寨沟地区位于E印度洋板块和A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发生了地震。我国四川九寨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3)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地方张裂,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地方挤压,挤压的地方往往出现高山、岛链和海沟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
(4)如果发生地震,在家里,可躲在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躲在坚固桌子或床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等,A对;在室外,不能抱着电线杆,B错;在教室里,抱头、闭眼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C对;若身处高楼,不能乘电梯下楼,D错。故选AC。

《海陆的变迁》
一、选择题
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地带无关的板块是( )
A. 非洲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下列哪种现象不能够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 )
A. 日本发生7.8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B. 落基山脉上发现三叶虫化石 C. 因海平面上升,岛国图瓦卢将逐渐消失 D. 荷兰约1/5的陆地面积是通过围海造田得到的
下列四地区位于地震带上的有:( )
①地中海②喜马拉雅山脉③环太平洋地区④北美洲中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南极洲存在大量着的煤炭资源,下列解释最不正确的是:( )
A. 火山活动形成媒 B. 曾经有过森林 C. 南极大陆发生过漂移 D. 南极板块移动的证明
二、材料题
读“部分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大板块,其中字母A代表的板块是???????。
(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这个地带火山和?????????活动频繁。
(3)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4)请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E山脉的形成原因。?
(5)据测量,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为板块相互?????????运动造成的,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不扩大,是因为板块发生??????????运动造成的.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A.日本发生7.8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地震是地质灾害,不能够证明海陆分布是变化的,故符合题意; B.落基山脉上发现三叶虫化石,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因海平面上升,岛国图瓦卢将逐渐消失,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荷兰约1/5的陆地面积是通过围海造田得到的,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两大地震带。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故①地中海、②喜马拉雅山脉、③环太平洋地区位于地震带上,④北美洲中部不在地震带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南极洲有大量煤存在的原因。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在现在的气候条件下是不可能形成的;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曾经处在温暖的地区,并且长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陆漂移,南极洲到了现在的位置,并且拥有了大量的煤,BCD正确;煤的形成与火山无关,A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答案】(1)六???欧亚板块
(2)稳定???活跃???地震
(3)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4)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5)挤压???张裂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及应用。
(1)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其中字母A代表的板块是欧亚板块。
(2)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这个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3)读图可见,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E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5)据测量,位于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是因为板块相互挤压运动造成的,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不扩大,是因为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