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习 作 5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习 作 5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5 21: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习 作 5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家乡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定的分量,无论走多远,心中割舍不下的还是家乡质朴、纯洁的情怀。得意忘形时,回家乡转转,那山、那水、那人让人头脑清醒,找回自我;挫败失意时,回家乡转转,那天、那土、那情让人轻松自如,精神抖擞。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催人奋进,勇往直前。 请你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它可以是农副产品,如水果、水产品等;也可以是工业产品,包括食品和工艺品等。确定习作内容以后,自定一个题目。[习作要求]
1.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它可以是农副产品,如水果、水产品等,也可以是工艺产品,包括食品和工艺品等。
2.自定题目。
3.写的时候要介绍它的特征、价值或用途。让人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习作指导]
1.仔细观察所写的对象,突出它的外形特征。
2.通过调查或查阅资料,或访谈等形式了解你所描写对象的更多方面的内容,如味道、价值、用途等。
3.注意表现手法,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一些,注意语句通顺。
4.融进自己的感情,表达出真情实感。试写初稿,进行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佳作引路】 你知道天下第一笔出自何方吗?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它出自我的家乡湖州的“王一品斋笔庄”。
说起王一品的毛笔,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呢。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湖州有一个姓王的笔工,每逢朝廷大考之年,他总要带一批毛笔跟着考生到京城兜售。有一年,一位考生买了他的笔,书写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竟中了头名状元。此事传开,书生们纷纷抢购他的毛笔。后来把他卖的笔叫做“一品笔”,称他为“王一品”。“王一品”的毛笔因此而名扬四方。天下第一笔 为什么王一品的笔与众不同呢?我好奇地来到了王一品的制笔工厂。工厂内静悄悄的,没有机器声,也没有敲打声。难道今天厂休?我疑惑地往里走。不料,工厂里工人们正在悄然无声地忙碌着。有的面前放着一盆水,正用梳子梳理毛笔,或用镊子整理毛锋;有的在台灯下伏案操作,用小刀修理笔尖或将经过特殊煎熬过的松香滴在笔头底部,让松香渗透到笔头内部,使笔毛不易抽脱;还有的在笔杆上刻着笔名和店名。原来王一品的笔都是用手工精心制作的。“做一支笔真复杂呀。”我对一位老师傅说道。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要不是这样精工细作,王一品的笔怎能成为天下第一笔呢?我们王一品的笔贵就贵在制作精细上。有人用我们生产的一支兼毫小楷抄写了三万六千字还完好如初呢。”说完他得意地望了望手中的毛笔,接着又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开了:“我们王一品制笔,不单制作精,而且选料也特别严。你看!”他指着那洁白如云的毛说,“采集这些笔毛既讲究采集的季节,又规定产地和品质。只能采集一两五钱。真可谓是‘千万毛中拣一毫呀’。” 再往里走,是成品包装间。那些经过上百道工序制成的笔,静静地躺在那里,等着工人们把它装在精致的笔盒里。这些笔大小不一,品种繁多,要是用最大的笔写出来的字准有一二尺见方,如果用最小的笔写字,可能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你瞧,有性能柔软的“羊毫”和性能坚硬的“紫毫”,有刚柔相济的“兼毫”和弹性强的“狼毫”。有那么好、那么多的笔随您挑选,难怪海内外知名人士都要绕道湖州到王一品笔庄选购毛笔。听说有一位日本朋友一次就购买了两万元的毛笔。 听说,在王一品斋笔庄庆祝创业220周年时,当代文豪郭沫若曾挥笔写下了“王一品斋笔庄”的店名,朱德、董必武、陈毅、何香凝等国家老一代领导人还分别为笔庄题诗题词呢。望着这一支支精工细作的毛笔,望着这一位位正在精心制作的制笔工人,我真想对你们说:“了不起啊,享有天下第一笔的‘王一品毛笔’!伟大啊,创造出天下第一笔的制笔工人!”【评析】 一篇介绍性的说明文,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他以参观的形式,以故事性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天下第一笔。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实地调查、访问,把王一品笔的外部特征和功能特点,以及笔在国内外的影响,都用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达出来了。文中对王一品笔名的来历介绍和在王一品斋笔庄庆祝创业220周年名人题词的叙述,更增加了这笔的传奇色彩,可信度强。结尾点明中心,可谓水到渠成。同伴习作欣赏我爱家乡的葡萄
吐鲁番的葡萄闻名全国。然而,我的家乡盖北也盛产葡萄,质优味美,因而享有“江南吐鲁番”的美称。
春风带着丝丝春雨来了,葡萄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萌动那毛茸茸的芽苞。不久,葡萄枝上钻出了嫩绿的小叶儿,似蝴蝶,似鱼尾,似鸭脚板。它们在轻纱般的雨雾中欢笑着,挤满了整个葡萄架,似罩在田野上的一把把绿色大伞。五月,米黄色的葡萄花在绿叶丛中竞相开放。它的芳香飘得很远,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给葡萄园增添了热闹。 炎热的夏天到了,葡萄架上的绿叶更是一层叠一层的,一把把绿色大伞成了一座座天然凉棚。白天,我和小伙伴们在葡萄架下游戏;晚上,我偎依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讲故事。不知不觉,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青豆般的小葡萄,似一串串无瑕的翡翠。这时,手触摸上去,硬硬的;要是摘下一粒,放进嘴里,一股又苦又涩又酸的味儿会使你直眨眼。显然,这葡萄还没有长大,没有成熟。 夏去秋来,葡萄由硬变软,由小变大,似一串串晶莹的宝石——它成熟了。“红富士”长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玉石雕刻出来的;“巨峰”则紫中透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还有那黑油油的紫葡萄,紧密的颗粒上蒙着一层细细的白霜……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摘下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顿时,一股蜜糖似的甜汁会钻进你的心肺,舒服极了。看,葡萄架下,欢声笑语,一派丰收景象。果农们熟练地把葡萄一串串剪下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纸箱,用车载,用船装,运往宁波、杭州、上海……换回来一叠叠钞票,一声声赞叹。 在啧啧的赞叹声中,冬天来了。葡萄树上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在葡萄根部,毫不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一切。葡萄架上,灰褐色的树枝,任凭霜打雪压,毫不屈服——它深信,春天不远了。
啊!家乡的葡萄,我爱你!爱你春的新绿,夏的凉爽,秋的甜蜜,冬的顽强。 我的家乡是北京,糖炒栗子是我家乡的特产,尤其是产自怀柔的油栗炒成的糖炒栗子,更是皮薄,味甜。
每年初冬时节,街边卖炒货的小店门口便会支起一口大铁锅,许多棕色的栗子和无数黑乎乎的小石子伴着糖稀在铁锅里被两个铁制的叶片有节奏地慢慢地翻动,随着铁锅不断地加热,栗子的颜色由浅变深。这时,一股股栗子特有的香气便飘了出来。无需老板特别的吆喝,闻到这馋人的香气,许多人糖炒栗子停下脚步,买上一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每到这时,我也会迫不及待地买上一大袋,大快朵颐一番。炒熟的栗子油亮油亮的,冒着热气,在寒冷的冬季为我们带来丝丝暖意。趁热吃。咬一口,把外皮咬破,然后剥壳除膜,把金黄色的栗子塞进嘴里,感觉热乎乎,香喷喷,甜滋滋的。那滋味真是美极了!还等什么,再来一颗吧!
如今,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上海生活了,每到冬天,我都会怀念北京的糖炒栗子,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