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14课 安塞腰鼓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音乐欣赏—黄土高坡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生平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作品:已出版六本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了解安塞腰鼓给予人们宣泄的方式,所以年轻的生命那样热烈奔放。
2.知道这篇课文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统一,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朗读课文要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表现生命喷薄欲出的力量。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陶冶情操,感受生命的力量。我会写我会认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打鼓前1-4:( )的腰鼓 打鼓中5-17:( )的腰鼓5-8: 宏伟的( )9-11:雄壮的( )12-14:击鼓的( )15-17:奇丽的( ) 打鼓后18-20:( )的腰鼓 安塞腰鼓认真思考,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结构图。安静激昂场面响声后生舞姿寂静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梁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腰鼓的状态:呆呆地、不曾响。 好处: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作好了铺垫。2、安塞腰鼓表演时它的舞姿有什么特点?特点:壮阔、豪放、火烈。3、作者对它的舞姿是怎么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②再用比喻从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击起的石头。
③连续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默读课文、追寻文章的美点: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声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排比的运用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晰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突现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3、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一组排比句式,使你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与强盛。作者语言节奏的明快与激越,使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动感与催生的能量。4、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和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1、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它每出现一次,又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第1次出现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火烈的舞蹈场面美第2次出现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激越的鼓声美第3次出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击鼓的后生美第4次出现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变幻的舞姿美 2、作者写这篇文章要宣泄什么情感? ①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②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患得患失、苍白憔悴。③歌颂民族精神——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出,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