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自带音视频)(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自带音视频)(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6 10:15:17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3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1)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上商山早行朗读素材已经嵌入课件,无需二次插入,设计独到高效!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新知导入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作者简介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 创作背景新知导入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新知讲解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译: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新知讲解译: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新知讲解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明:使……明艳。
驿墙:驿站的墙壁。
驿(yì):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译: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新知讲解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雁:凫(fú),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译:
因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新知讲解 诗人本是太原祁人,因在长安南郊(即“杜陵”)安了个家,在一些诗歌里,他把长安南郊说成故乡,本诗末句就把“杜陵”称为故乡。新知讲解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新知讲解  首联表现准备“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早行的心情,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新知讲解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因思故乡而悲,但 “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诗歌赏析“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颔联历来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景色的?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营造了鸡才打鸣,残月未落,天刚亮,就已经踏霜出发了的早行情景,处处透着凄清彻骨的寒意。诗歌赏析 此句中的这十个名词的具体可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鸡才打鸣,残月未落,天刚亮,就已经踏霜出发了。
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新知讲解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对仗工整,目见耳闻,现成的事物,脱口咏出,不加雕饰,浑然天成。便成千古名句,为后世称赏。新知讲解宋代著名词人梅尧臣说这两句诗是最好的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能体会出“难写之景”和“不尽之意”吗?
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
人迹板桥,寒霜初降。
不尽之意:旅途艰辛,羁旅愁思。新知讲解 将此联改成“鸡声茅店映残月,人迹板桥落微霜”好不好?为什么?
此句采用了“意象叠加法”,纯用名词,不用动词、形容词,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获得广阔的理解想象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新知讲解颈联“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也是紧扣“早行”二字。“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新知讲解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新知讲解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想起了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新知讲解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新知讲解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
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新知讲解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这是一首是纪实之诗,情景宛然在目,感情真挚,不失为羁旅佳作。新知讲解意象叠加实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课堂拓展羁旅诗 特点1、意象:驿道、马、舟、鸿雁、月、羌笛、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
3、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等。课堂拓展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课堂练习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写景有“虚景”和“实景”之分,请具体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虚景和实景。
答:实景:白雪、牧马、明月、羌笛、戍楼;
虚景:梅花、关山。
2、整首诗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表现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堂练习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