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PPT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PPT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5 22:00:50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徙木立信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史实。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战国七雄魏齐庞涓孙膑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魏齐庞涓孙膑马陵之战减灶计知识结构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春秋战国的纷争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秦、宋、燕、卫、鲁……)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2.商鞅变法商 鞅 变 法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商鞅入秦(想象画)商鞅与旧贵族辩论变法问题
(想象画)商鞅徙[xǐ]木立信(想象画)  商鞅变法触犯秦国保守
派贵族利益,遭到他们强烈
反对。商鞅采取果断措施,
公子虔被割鼻,公孙贾脸被
刺字,保守派贵族不敢公开
破坏变法了,新法顺利推行。  公元前356年,商鞅拟定
变法法令后,在秦国都城南
门立木,宣赏五十金,有人
搬动,得奖励,因此秦国人相
信商鞅讲信用,变法时机成
熟,商鞅正式公布了变法法
令。 推行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变法推行数年后,秦国在咸阳建造宫殿和城阙(què),把都城从雍迁到咸阳。把全国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31个县,由国君委派的县令和县丞治理。原来的贵族世袭特权得以废除。政治改革之一   改革户籍制度。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
严明法度。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同样的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政治改革之二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
土地国有制(史称“井田制”),
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
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废井田开阡陌 鼓励开垦荒地经济改革之一 僇(lù 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 妻子和儿女)。——《史记·商君列传》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
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
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
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凡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
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
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
困的人,要罚做奴隶。奖励耕织经济改革之二统一度量衡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
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
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王族里没有军功的,
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
土地房产、家臣奴婢、衣裳服饰。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
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
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
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军事改革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和军队实力大大增强,秦国逐渐拥有了统一中原的雄心和力量。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改革成效 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政治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集权奖励军功经济统一度量衡 鼓励耕织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富国军事强兵3.都江堰岷江源(四川省中部的岷山南麓) 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附近
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岷江(长江支流)挡住岷江东去的玉垒山壮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
江上。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截止至1998年,
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李冰修建都江堰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飞沙堰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分水鱼嘴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
(岷江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即
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宽20米、长80米。内江之水通过宝
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
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李冰石像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
治水名言。淘滩是指飞沙堰一段、内
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标准是古人在河
底深处预埋的“卧铁”。低作堰就是
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高,以免
影响泄洪。李冰父子雕塑
(四川都江堰市标志性雕塑)李冰塑像
战国时期秦蜀郡守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左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依山傍水,
殿宇群拾级而上。出二王庙前门即可直到江边。  都江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
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
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
人,不知饥馑[jǐn]”的天府之国。现代的都江堰灌区都江堰浇灌的农田1.秦国李冰在岷江组织修建都江堰
2.都江堰的特点和功效著名的
都江堰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的形成
2.战国七雄的位置B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
历史时期( )
A.夏商时期
B.战国初年
C.春秋初年
D.西周晚年 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
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3.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指出商鞅变法
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变“任人唯亲”的世卿制为“任人唯贤”的官僚制B4.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
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
们所谈论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A5. 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
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
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
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B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
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
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
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
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
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
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答案:(1)法家。秦孝公的支持。
(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务本”
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