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齐国由卿大夫田氏取代一、战国七雄 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P31-32,期待你精彩的回答。1、结合课本32页地图,完成战国七雄分布图; 鲁越卫中山洛邑晋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战 国 七 雄1234齐567楚秦燕赵魏韩东周东南西北上中下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一、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1、七国形成韩、赵、魏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2、七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3、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赵魏齐桂陵救命啊!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
马陵之战庞涓孙膑魏齐 减灶计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战 国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魏国遭重创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阅读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战争同春秋时期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元前632年,楚成王只派了少量兵力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退避三舍,晋军假装败退,楚军中了晋军的埋伏。晋文公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
材料二:公元前262年,秦派兵攻赵,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中了秦军的反间计,率兵大举进攻。秦诱敌追击,赵军被困46天,40多万赵军投降后被活埋。春秋霸主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共存。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商鞅 (约前390_前338),出身于卫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商鞅从小喜爱刑名之学。
帝王之道:帝道是道家主张,要无为而治,王道即儒家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都不符合当时的要求。
法家: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强调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在《论衡·书解》
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舌战守旧 宣传变法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徙木立信开罪太子 坚决变法治世不一道
变国不法古前356年二、商鞅变法阅读P35,回答问题:1、商鞅变法的背景:(1)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3 )军事: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旧阶级关系分封制井田制
(土地国有制)土地和人口奴隶主(贵族)奴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形成奴隶主奴隶地主农民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变法运动确立新的社会制度二、商鞅变法阅读35页书本,说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政治:
2.经济:
3.军事: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严禁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分封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国君地方县吏县
制(一)政治方面1、废分封,确立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变法内容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史记·商君列传》2、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强化对人民的管理,加强专制统治也保证了兵源“连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这种株连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被代代传承。(一)政治方面3、严明法度,禁止私斗(二)经济方面1、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废除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确立了封建经济基础。材料: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 食货志》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粮食提高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经济改革中重农抑商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二)经济方面3、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便于赋税征收(二)经济方面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三)军事方面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韩非子·定法》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从商鞅变法到秦统一前一年, 109年间,秦同东方六国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斩首129万,拔城147座,在攻占之地共建立了14个郡,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的仅5次,败北仅4次。1.政治:
2.经济:
3.军事:
建立县制;
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编定户籍;
严明法度。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废除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富裕军队战斗力增强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变法内容 作用 影响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
公平无私,严格执法。引导探究《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阅读课本34页,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修建的时间是?是谁修建的?位于哪里?它主要有什么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观看视频回答问题:都江堰的水利功能与历史意义是?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控制内江的喉咙都江堰的工程构成都江堰的水利功能与历史意义水利功能: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提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历史意义: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