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5 22: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三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他在处理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时,缺乏理性思维和深谋远虑,往往从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出发,甚至指望用冒险激进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第7集 苏共的领导集团》 НикитаСергеевичХрущёв
(1894—1971) 一、赫鲁晓夫改革 苏联农业情况: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 1、农业为突破口НикитаСергеевичХрущёв
(1894— 1971) 赫鲁晓夫
在农场视察  玉米是一种最好的饲料,它是自然界用来喂牛的第一等饲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二: 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1964年莫斯科版《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未结合实际二、批判斯大林:1956年苏共二十大 莫斯科红场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  今天60岁以上的人对他印象很深,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这件事是难能可贵的。人们不得不承认,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轻松”。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他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重“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台简陋的地铁,速度比斯大林时代快一倍以上,解决了莫斯科边缘地区的交通难题。赫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加加林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他驾驶的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赫鲁晓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时,气呼呼地说了句大实话:“你们今天能罢免我,也多亏了我创建的宽松民主政治体制!” 3、评价: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俄国史》 有人评论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的旧时代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他毁誉参半的一生。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重工业 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窘境:“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2006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以《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为题,对其进行了全面评解,文章说,民意调查显示,39%的民众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而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这位执掌苏联大权18年之久、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苏共总书记是苏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莫斯科的新老板戈尔巴乔夫
——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1、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化公开性2.“八一九”事件(1991) 结果失败,大权落入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手中,苏联共产党彻底瓦解,国家政权发生质变。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苏联时代的结束。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3、苏联解体(1991年)及原因为什么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八一九事件的加速**西方的和平演变给我们的启示加强民主法制
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关注民生,密切党群关系
......1991年: 俄罗斯的闹独立者——叶利钦,苏联政治的坏蛋,在本周一次至关重要的选举中对抗戈尔巴乔夫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
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