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文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 “上古文明”第4课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罗马共和国的军事发展及罗马帝国的衰落过程、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形成过程,知道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落、古代罗马文化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总结罗马共和国达到全盛的原因,锻炼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表格总结基督教兴起的经过,培养学生利用表格有条理地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从而认识到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基础,认识到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对国家政权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基督教的兴起,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宗教教义。感受古代罗马文化的魅力,体会人类的智慧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形成过程;罗马帝国的衰落。
【教学难点】
罗马共和国达到全盛的原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罗马的名言?
生:“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等。
师:到底罗马是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讲授新课:
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1.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
(1)师:罗马城是怎么建立的?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图片《母狼乳婴》,并讲述罗马城建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讲述:传说特洛伊战争后,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漂泊到意大利,和当地国王的女儿结婚,建立了阿尔巴城邦。其子孙为王,世代相传。最后的王努米托尔被其弟阿穆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被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慕路斯和瑞穆斯,却被阿穆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双胞胎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长大以后,兄弟俩杀死仇人,创建了新的城市。后来罗慕路斯又杀死了弟弟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王政时期”。
(2)师:王政时期是什么时候?公元前753——公元前510年是如何被罗马共和国取代的呢?
生: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推翻了王的统治,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教材16页《布匿战争图》,介绍三次“布匿战争”。”
①罗马共和国消灭迦太基,开始走上称霸地中游的道路。第一次“布匿战争”是在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的第一战战于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241年之间。两国冲突是因为争夺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霸权,尤其是西西里岛的拥有权。战争持续23年后,罗马获胜,掌握了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迦太基被迫签订不平等和约。和约规定:迦太基将西西里岛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公元前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出兵强占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并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负盛名的一一场战争,作战持续16年,公元前218-公元前202。在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屡败罗马军队的情况下,罗马派军队.攻人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撤军。公元前202年,罗马军队在扎马打败了汉尼拔,迦太基战败,被迫求和,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失去-.切海外属地,赔款1万塔兰特,战舰除保留10艘外全被凿毁。从此,迦太基的海上霸主地位彻底破产,罗马成了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布匿战争”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之间三次“布匿战争”中最后且最短的战争,作战三年,公元前149公元前146。迦太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战败后,在军事上一蹶不振,但在商业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方面迅速复兴,招致罗马的忌恨,导致罗马决心消灭迦太基。公元前150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向其宣战,罗马以迦太基破坏和约为借口,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后,迦太基曲意求和,答应交出人质和武器。但罗马人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令迦太基公民愤然拒绝,起而抵抗。罗马军队围攻迦太基城两年未果。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发生饥荒,瘟疫横行。罗马军队在“非洲征服者”(小西庇阿)领导下进攻迦太基郊外,摧殷迦太基野战军后发起总攻,最终罗马血洗了迦太基,迦太基市民经过六天六夜的浴t奋战后投降,25万公民仅约5万人幸存并被卖为奴求,迦太基被小西庇阿炎命烧毁,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罗马在此后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从此迦太基成为历史中燃烧的森林灰飞烟灭。
②师:罗马共和国又是怎样完全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的呢?
生:经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和对埃及的战争等重大军事行动,最终征服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3)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①屋大维——尊号:奥古斯都
公元前63--公元14,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元首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公元前44年,屋大维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公元前43年,恺撒被刺后,他登上政治舞台,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公元前42年与安东尼在腓力比之战中打败共和派首领布鲁图和喀西。公元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阿克图海战中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返回罗马后掌握了国家-切大权。公元前30年,他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公元前29年获得“大元帅”(又译“皇帝”)称号;公元前28年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改组了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②屋大维的统治结果:罗马帝国经济发展,政治相对稳定,进入“罗马和平”时期。
师:多媒体出示《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疆域图》,比较公元前44年的罗马、公元17年的罗马公元2世纪罗马的版图,感受罗马共和国的扩张。
师讲述: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大国。罗马共和国由此进人帝国时代后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其版图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的罗马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师:罗马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罗马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对外战争,这也是罗马帝国达到全盛的一个重要因素。
【设计意图】教师以时间为线索,以事情的发展过程为脉络,层层设问推进,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中穿插神话传说和战争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二、基督教的兴起
1.背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有效信息,分组讨论。)
(1)基督教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最早出现在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下层群众中间。
(2)2世纪中后期之后,罗马帝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危机开始显现。
2.基督教的兴起
出示表格:
时期
教义
吸引人群
罗马统治者的态度
性质
早期
提倡平等、博爱和互助,鄙视富人权贵等
受到现实压迫的民众
反对基督教,
迫害基督徒
被压迫者宗教
广泛
传播后
逐渐承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
富裕农民、工商业者和奴隶主
了解和认识到基督教的变化和可利用价值;利用基督教进行统治
帝国上层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
3.地位
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有着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
三、罗马帝国的衰落
1.师:简述罗马帝国衰落的背景。
生:3世纪前后,奴隶制经济衰落,社会矛盾激化,罗马帝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危机。
2.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总结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1)危机根源:奴隶制经济衰落和社会矛盾激化。
(2)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衰落,引起商业和城市的萧条;庞大的开支和贪污盛行,使帝国财政发生困难,政府滥发货币又引起物价上涨;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罗马的经济陷于崩溃。
(3)政治方面: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激烈,地方势力称雄,帝国政权瘫痪。
(4)军事方面:帝国周边“蛮族”侵袭边境,加重罗马人的苦难。
3.师:从教材中找出罗马帝国分裂的时间,分成哪两个部分?哪个部分首都仍在罗马,西罗马帝国灭亡于何时?是谁灭掉了西罗马帝国?
生: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西罗马帝国的首都依然是罗马城;476年,奥多亚克发动政变,推翻末代皇帝的统治,西罗马帝国灭亡。
4.师:罗马帝国达到全盛的原因有哪些?
生:(1)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为罗马帝国奠定了疆域基础。
(2)国家统一,政治相对稳定,进入“罗马和平”时期,为罗马帝国的全盛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3)罗马帝国经济得到发展。
四、古代罗马的文化
1.出示罗马斗兽场遗址全景和万神殿的图片
师:学生搜集材料,介绍这两种建筑。
生1:罗马圆形竞技场也称为斗兽场。罗马斗兽场:建于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时期的竞技场,呈椭圆形,长188米,宽155米,高48.5.米。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兰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有壁柱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人口。斗兽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在斗兽场的内部复原图.上,可以看出此项工程的浩大和壮观。但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已无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来支撑看台的隔墙,尽管破败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让人为往日的辉煌啧啧称奇。
生2:万神殿穹顶:罗马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年,公元125年重建。万神殿的正殿是直径与高度均为43米的圆形大厅。厅的穹顶上有-一个直径8米多的圆洞。如此规模的穹顶通常需要--些支撑物,但古罗马人精通如何建造拱形屋顶而不需要柱子支撑的技术。虽然古罗马人不是拱门的首创者,但他们是最早认识拱门用途的人。穹顶的圆眼,是直径为8.2米的采光圆孔,使阳光泻人万神庙。自从万神殿落成以来,它几乎保持着原状,给人们留下古罗马建筑风貌的最佳印象。当初的万神殿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要华丽得多,在壁龛和彩色天顶上都刻有法规条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图片再现古罗马建筑的辉煌成就,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师:罗马人除了崇尚建筑,还崇尚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罗马法、太阳历和儒略历。
师总结: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6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师:罗马对历法的贡献也很突出,你知道他们制定的历法是什么吗?
生: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太阳历。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师总结: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即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生: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为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历年的平均长度是365.25日。到16世纪末期,儒略历累计出现10日的差数,为此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
3.师:罗马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如何?太阳历是哪国人创制的?
生:(1)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
(2)太阳历是古埃及人创制的。恺撒修改太阳历,制定了儒略历。
(3)《十二铜表法)是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罗马文化,共四个小栏目:从共和国到帝国、基督教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落、古代罗马的文化。罗马历经王政时代-共和时代一帝国时代。共和时代的罗马,通过对外扩张,称霸地中海,盛极一时。帝国时代的屋大维开创了“罗马和平”时期,使罗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公元395年,盛极一时的罗马走向分裂,并最终灭亡。古罗马人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建筑、法制、历法方面均有贡献,不愧为文明古国,其文明的灿烂令人赞不绝口。
板书设计:
从共和国到帝国
古代罗马文明 基督教的兴起 罗马兴衰的原因
罗马帝国的衰落 获得的启示
古代罗马的文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不断设问,层层深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边思考问题边组织语言,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情感。在学生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的使用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习效率。图片的展示让历史古迹近在眼前,更加鲜活生动。板书设计运用知识框架结构,既突出了重点,又明确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