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 《望岳》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代表作品有:《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望岳 写作背景 这一首诗写的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读准字音 岱dài宗夫fú如何?
齐鲁青未了liǎo。
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层叠。)
决眦zì入归鸟。重点词语 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③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④青未了: 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⑤ 造化:天地,大自然。
⑥钟:聚集。
⑦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⑧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⑨割:划分。
⑽决:张大。
⑾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⑿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⒀会当:一定要。
⒁凌:登上。 翻译诗句 泰山呵,你是那么的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大自然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分析诗句 首联:绵绵不尽,气象雄伟。
(远望)
颔联:神奇秀美,巍峨高大。
(近望)
颈联:极目远望,气象万千。
(细望)
尾联:欲登绝顶,抱负远大。
(俯望)
望岳 阅读理解
1、诗中的“岱宗”指的是哪座名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岱宗”指的是泰山。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精神和气概。
2、“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是指什么?“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阴阳”是指山北和山南。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什么?“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什么?
①泰山的高大;
②泰山的神奇秀丽。
4、“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6、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7、诗歌中各联 描绘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8、“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写的是实景,是细望之所见。诗人抓住这两个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小结:
远望 、 近望 、 凝望 、 俯望,我们随诗人一起领略了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 。
诗人的形象:
一位骏马轻裘的年轻学子,考场失意,毫不介怀,登泰山以抒发兼济天下的志向。名句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诗歌主题 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