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简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某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
素的特点。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
2.能够在地图上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理解农业带的成因,树立因地
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3.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4.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5.能够举例说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地理位置。
2.美国的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及成因。
3.美国的种族构成与多元化。
4.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教学难点】
明确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理解主要农业带的成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教法模式】图案导学教学模式
【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对比法 、探究法、游戏法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美国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及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美国为何被称为世界超级大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
播放“美国”视频导入: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超级大国——美国。进而展示课题 第六节 美国。
1.观看视频
2.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谈一谈:你眼中的美国
点击生活,创设氛围,让学生感性的去了解美国,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铺垫,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明确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
2.能够在地图上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理解农业带的成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3.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4.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5.能够举例说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
朗读了解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任务驱动学习
引导过渡
学习预设
展示美国国旗
引导提问:谁知道美国国旗的含义?
据图和课前搜集材料讨论、回答
承上启下
学习预设
一、领土组成
自主探究
领土组成
1.展示“美国的行政区划”图
2.介绍:
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由50个州,1个联邦直辖特区及2个美属海外洲组成的国家。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1.自主学习:领土组成
读教材P85图9.19“美国的行政区划”和P86课文 ,完成学案一
(1)陆地面积 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
(2)美国50个州组成:本土有48个州和一个特区;
两个海外州是: 洲和 州,
总结:夏威夷州属于 洲,美国是地跨 洲和 洲的国家。
引导学生读图,学会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来判断问题。
强调过渡
美国是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国家。
二、地理位置
合作探究
1.展示地图
2.介绍
中国是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的国家。
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
东临太平洋
3.引导生在讲台指图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
4.示图对比:中国、俄罗斯、蒙古、日本、印度、美国的地理位置
5.总结
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兼备,地理位置较优越。
同位合作讨论
美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总结完成学案二
(1)半球位置:
美国位于 半球(东或西);
半球(南或北)。
(2)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位于 带,
阿拉斯加州被 (特殊纬线)穿过。 夏威夷州被 (特殊纬线)穿过。
美国跨 、 、 三大温度带
(3)海陆位置:
北邻 (国家),
南邻 (国家)。
东临 洋,西临 洋,北临 洋,南临 湾。
3.指图,向同位介绍美国的地理位置。
4.读图对比讨论
中国、俄罗斯、蒙古、日本、印度、美国的地理位置的异同。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联系中国的地理位置,强化对美国地理位置的理解
对比了解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美国地理位置的认识
引导过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美国的地理位置较优越,它的经济部门又是怎样的呢?
三、农业
探究质疑
(一)
自主探究:美国的地形
展示地图
2.强调:落基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注意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写法。
1.读课本P87图9.21,画出主要地形区: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2.结合剖面图,思考美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完成学案三(2)
西部地形以 为主,中部地形以 为主,东部地形以 为主
东西地势较 ,中部地势较 。
联系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过渡
美国东部山地海拔比西部山地低,对降水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二)
合作探究:美国降水特点
1.展示地图
2.提示回忆
降水的分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3.总结明确
美国的降水分布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1.四人一组,读屏幕图结合教材图9.22探究美国降水的特点。
2.各小组仔细观察后完成学案四
(1)比较图中A、D两点两点降水。
(2)比较图中AB两点降水,较多的是 点。
比较图中CD两点降水,较多的是 点。
(3)AB两点的降水差异较CD两点差异 (大或小)。分析原因。
3. 讨论:合作探究后,你有什么困惑?
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巩固
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下列地理事物
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原、墨西哥、加拿大
(2)美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
了解学情,查缺补漏。
1.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
1.读图分析,美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2.结合搜集资料讨论:
美国气候特点的优越性。
3.总结:
美国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循序渐进,初步体会美国农业发达的基础条件
(三)自主分析:气候类型
2.总结
美国本土位于北温带,介于北纬25度至49度之间,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和降水比较丰富。
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中部中央平原的气候基本上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较高,湿度大。中央平原南部的年降水量受大西洋及墨西哥湾的影响高达1500毫米。
太平洋沿岸北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太平洋沿岸的南段属于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
承转过渡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体现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
(四)合作探究:农业特点
释疑
美国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展示地图
讲解:乳畜带、棉花带分布在五大湖的原因
1.阅读教材内容P91,体会美国农业因地制宜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
2.结合收集资料,讨论:
分析玉米带,小麦区布局的影响因素。
3.识记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完成学案。
分析影响美国农业带分布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讨论:
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势是什么?
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生产的好处是什么?
总结归纳
学以致用
总结过渡
美国是世界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它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四、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拓展学习: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
1.播放视频“五大湖”
2.介绍
五大湖群是世界上著名的淡水湖群,其中苏比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3.介绍: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之间有水道相连通,经圣劳伦斯河连通到大西洋。水运十分便利。
1. 观看视频
2. 结合搜集资料交流介绍:
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
铺垫学习
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工业分布
展示美国自然资源分布图
巡视引导学生正确读图
展示美国自然资源分布图
巡视引导学生正确读图
5. 通过读图8-6-5,可以看出美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大国可见一斑。
1.阅读教材和地图了解美国自然资源的情况2.完成学案七,连线题
学以致用
4.读课本P93图8-6-5,了解美国本土工业分布。
了解美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让学生深刻领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承转过渡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下,一些老的工业园区得到振兴,是美国制造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交流共享
展示搜集资料,交流共享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特点。
交流学习
资源共享
体会学习的快乐。
强调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最早兴起的城市:旧金山
拓展探究
美国工业发达的经验给中国工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树立学生坚定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念。
承转
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移民国家之一。
四、移民国家与多元文化
自主学习
1.播放视频“美国的人种构成”。
2.讲解:移民的概念。
3.强调: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1.观看视频。
2. 阅读教材P86,第二自然段及图9.20,完成学案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结讨论
就本课所学,你认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智能闯关
展示题目,10分,20分,30分,40分,自由选择,据回答奖励
抢答,分数不同,奖品不同
游戏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自主建构
明确本课主要知识,利于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构建知识体系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关于美国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而农业非常落后的国家
B、美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等不需进口
C、美国本土东面是太平洋,西面是大西洋
D、北极圈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洲,北回归线穿过美国的夏威夷洲
2.下列关于美国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美国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
B.美国平原面积广大,耕地广大
C.美国森林、草地、矿产资源丰富
D.美国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
3、图3中能正确反映美国中部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 )
4.夏威夷群岛位于 ( )
A.美国本土 B.北极圈附近 C.赤道附近 D.北回归线附近
5.与美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有 ( )
A.俄罗斯、加拿大 B.墨西哥、加拿大
C.丹麦、加拿大 D.墨西哥、俄罗斯
6.美国移民大多数来自 ( )
A.拉丁美洲 B.亚洲 C.非洲 D.欧洲
7.关于美国东部降水量的说法,正确的 (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多 B.由东向西逐渐增多
C.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8.美国的海外洲都濒临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B.劳动生产率高
C.生产过程机械化 D.从事农业人口多
10.下列关于美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②棉花带主要分布在五大湖附近
③美国农业生产投入大量劳动力 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之一是地区生产专门化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关于美国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B.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C.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 D.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
二.综合题
12.读“美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洋,
B. 洋,
C._____ _______湾,
D.__________ _山脉,
E._____________山脉,
F.__________ __平原。
(2)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湖泊名称。
① 湖, ②___ ____湖,
③_______湖, ④_____湖,
⑤____ ___湖。
(3)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美国北部地势比南部 (高或低)
13.想一想
下面是美国几名公民的祖籍: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祖先是英国人。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德国出生的犹太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出生在中国。
著名篮球运动员“飞人”乔丹的祖先来自非洲。
请你想一想,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14.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途中字母代表的农业带名称:
A ,B ,C ,
D ,E ,F 。
(2)美国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农业,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很少,但生产的农产品除了满
足本国的需要外,还有大量出口,这是由于(多选)
A.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B.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
C.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D.地区生产专门化
(3)说说玉米带发展的自然条件。
(4)说出乳畜带发展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5)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输出国,但是也需要进口咖啡、可可、香蕉和天然橡胶等农产品。请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美国经济增长中至少有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而两个传统产业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仅占18%。
材料二 1988~1996年,美国的计算机、管理等高新技术服务员,新增就业岗位105.6个,增长速度达到46.5%。
材料三 1996~1997年,美国因特网经济总额从155亿美元增加到388亿美元。
材料四 1995~1998年,美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由6%上升到8%。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______________产业的蓬发展.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有 。
(3)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分布比较广泛。位于 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4) 参考美国工业发展的经验,你认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
【教学反思】
因为已经学过几个国家,所以学生对国家的学习过程、学习框架和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对美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新闻中常常听到,日常生活中也会谈论到。谈论最多的是美国的发达——世界的超级大国,本课就以此贯穿始终,主要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学习目标。自然地理,主要从阅读分析各种地图来学习,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用地图,让他们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去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达标检测的形式多样,游戏的形式学生最欢迎,尤其是看到王小丫,很是兴奋,马上进入角色,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学案 第六节 美国 薛城舜耕中学 田颖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并说明其地理位置特点。
2.能够在地图上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理解农业带的成因,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3.通过对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4.利用数字、图表等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的构成。
5.能够举例说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
学习过程
领土组成
1.自主学习:领土组成
读教材P85图9.19“美国的行政区划”和P86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活动步骤
(1)陆地面积 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
(2)美国50个州组成:本土有48个州和一个特区;
海外州是: 洲和 州,
总结:夏威夷州属于 洲,美国是地跨 洲和 洲的国家。
地理位置
2.同位合作探究: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活动步骤
(1)半球位置:美国位于 半球(东或西); 半球(南或北)。
(2)纬度位置:美国本土位于 带,阿拉斯加州被 (特殊纬线)穿过。
夏威夷州被 (特殊纬线)穿过。
美国地跨 、 、 三大温度带
(3)海陆位置:北邻 (国家),南邻 (国家)。
东临 洋,西临 洋,北临 洋,南临 湾。
(4)指图,向同学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
三、自然环境
3.自主探究:美国地形
活动步骤
(1)读课本P87图9.21,画出主要地形区: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2)结合下图,思考美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西部地形以 为主,中部以 为主,东部 为主
东西地势较 ,中部地势较 。
4.合作探究美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活动步骤:读屏幕图结合教材P87图9.22“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思考:
(1)读出图中A、B、C、D点降水量。
(2)比较AD两点降水。结论是
比较BC两点降水,较多的是 点。
(3)B、C两点的降水差异较 (大或小)。分析原因。
结论:美国的降水分布主要受 因素的影响。
5.自我检测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下列地理事物
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大平原、墨西哥、加拿大
(2)美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6.
7.自主学习:自然资源
学习步骤
(1)读P88图9.24,完成连线题:
?煤 五大湖附近
?铁 科迪勒拉山系
?石油 阿巴拉契亚山脉
?铜、铅锌等有色金属 墨西哥湾沿岸
学以致用
下图中A、B两区域:适合布局钢铁厂的是 ,适合布局石油化工厂的是
四、移民国家和多元文化
8.自主学习
学习步骤
阅读教材P86第二自然段和阅读“华人的骄傲”了解美国移民。
结合图9.20“美国的人种构成”,完成下列各题:
是当地的土著居民
公民组成 移民后裔是公民的主体,占总人口的 %以上
人后裔占有相当的比例
洲和拉丁美洲移民
五、总结讨论
就本课所学,你认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六、友情链接
黄石国家公园
1872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签字同意在怀俄明州开辟黄石国家公园。于是美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主持开辟的国家公园诞生了。目前美国有36所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是其中最大最著名的一个。它地处怀俄明州西北角,并延伸至爱达荷与蒙大拿两个州,面积达7988平方公里。在这个庞大的公园里,游客可驾车长驱宜人,大饱眼福,尽兴而归。
黄石国家公园最使游客感兴趣的是数以千计的温泉、喷泉和一座座泥山。山谷里,温热的泉水喷涌而出,时疾时息。极富特色,形成自然界中一大奇观。在数不胜数的大小喷泉中,以老忠实喷泉最为著名。它不以其大招徕游客,也不以其美博人欢心,而是以它始终如一的忠实受到世人的称颂。老忠实喷泉每隔61到67分钟喷出一次,每次历时约4分钟,喷得最高最美之时是前20秒,每次共喷出热水约1万加仑,高度达40-50米,水温摄氏93度。经冬历夏,老忠实喷泉都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不竭地喷涌着,遂得“老忠实”这样的美名。人们来到黄石公园,必以到老忠实喷泉一睹为快。但见它不喷则已,一喷则如万马奔腾,更兼在阳光辉映下,水蒸气闪出七彩颜色,蔚为壮观,谁人能不发出赞叹之声。
黄石国家公园中还有3000多处温泉,是供入们休想疗养的理想处所。在这些温泉中,最驰名的要数曼摩斯温泉了。它日夜不息地涌流,温度高达71度。令人惊异的是:它的沉淀物冷却后形成白色的结晶体,象大理石一样晶莹洁净,十分惹人喜爱。
黄石国家公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位于公园中心的黄石油。它是全国最大的山湖,又是密西西比河的发源地。黄石湖水清见底,湖水经过一个缺口流入黄石大峡谷,呼啸而下,形成著名的黄石大瀑布。
黄石国家公园以熊为象征。园内约有200多头黑熊,100多头灰熊,在路边常常可以看到一只大熊带着一两只小熊,阻住游人的汽车伸手乞食,那种滑稽的样子,煞是逗人爱怜。可惜的是,熊的数量日渐减少,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对它们严加保护。此外,园内还有各种野生动物。据统计有1万多头大角鹿、1000头糜鹿、600多头野牛。较小的飞食走兽,更是种类繁多,处处可见,给游客增添了不少情趣。6月下旬至9月中旬,这里白天一般为摄氏21度,风和日丽,正是去黄石国家公园一游的最好季节。
移民
1607殖民时期以前 在四万多年前,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当哥伦布到达他认为的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3,000万,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大约1万年前,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1607~1753殖民时期 1607年,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多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