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务星球版7.5两极地区(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商务星球版7.5两极地区(2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0-26 11:30:59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第五节《极地地区》(第2课时)
【课标要求】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道极地地区考察科学考察的历史现状,体会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不惧艰难险阻的精神。
?指图说出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科考站。(重点)
?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重点)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模块: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出示一幅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图片,结合南极自然环境思考
1.为什么要将建筑物架空离地?
2.为什么要建成飞碟的形状?
点拨:这就是2014年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既然南极地区气候如此恶劣,为什么人们还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呢?
因为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一只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想一想,蝴蝶效应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主要是防止积雪掩埋。
飞碟的形状能减轻狂风的吹袭。
说出自己的观点
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说明一个微小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极大变化,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模块: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据图说出南极、北极的地理位置,各自有哪些气候特点?代表动物?
师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纠正和评价。
〖承转〗2012年11月5号我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广州出发前往南极。
两极地区都是冰天雪地,气候寒冷,为什么各国还要去那里考察?这节课我们跟随科考队的脚步来了解一下极地的科考价值与保护。
生据图回答:
①南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②北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气候:
南极:酷寒、干燥、烈风
北极:终年冰雪覆盖,
南极企鹅,北极熊;
复习第一课时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做热身运动。
第三模块:关注极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看图说话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两极地区有哪些重要的价值?
观看图片分析得出:极地科考的价值:丰富的资源、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认识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
活动二:关注科考
由于两极地区对人类有巨大的价值,人们对南极和北极的科学考察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不少科考队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教师以图片方式展示,并在地图上标注了解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四个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在北极地区建立的黄河考察站。
视频播放我国建立泰山站时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解释出现各种困难的自然原因。
阅读左侧文字,了解人类对两极科学考察的历程。
看景观图片,了解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观看视频,说出南极酷寒、干燥、烈风的极端自然环境。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活动三:环保行动
以文字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两极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以及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图片展示捕杀鲸鱼、海豹等极地动物血腥场面。北极熊站在融化的冰川上面等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等两极出现的环境问题。
播放视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日本捕鲸”。
看完之后谈一谈感想。
然后出示保护极地,世界在行动,中国在行动等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极地我们怎么办。
为了保护极地环境,应该怎么做?
1.保护极地世界在行动,科考人员是如何做的?
2.保护极地中国在行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提出你的“金点子”。
师及时点评,鼓励。
你希望这个愿望实现吗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
一个挂在挂在冬天
一个挂在晚上挂在晚上
……
师小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极地保护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极地尽一份力量。
观看人类对两极地区造成的破坏,树立保护两极环境的愿望。然后说一说,我们中学生能为两极保护做些什么:如减少碳排放,节约用电等。
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
1、《南极条约》主要内容: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
各国科考队员使用绿色环保的器材、日常用品等,垃圾带出极地。
2、1997年底我国开始对长城站进行了彻底清理。
2013年4月将中山站4辆需要回国维修的大型机械设备及200多吨垃圾运回国内。
生合作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生举例:节约用电,不使用有氟氯昂的空调,空调温度定在26℃以上,呼吁日本停止捕杀鲸鱼、海豹等。植树造林,少开私家车。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模块:收获平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感受到了……
由学生谈收获,梳理全课的知识点、学习方法等。
反扣探究“金钥匙” ,总结全课。
自主建构
第五模块:探究作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课下查找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写一封呼吁人们保护极地环境的倡议书。
收集资料,写倡议书。
树立保护两极地区的环保意识,理解人地和谐发展。
【达标测试】
在距离地面20-50千米的高空存在着臭氧,臭氧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或出现臭氧空洞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结合右图完成1~2题。
1.(2012·枣庄)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2.(2012·枣庄)造成臭氧空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变化
B.火山、地震频繁
C.煤炭、石油等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
D.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的氟利昂气体
3.(2011·枣庄)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宝库,下列哪一项描述不符合南极地区的情况
A.它储存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B.它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C.它分布有大片的亚寒带针叶林 D.它的周围生活着许多珍贵的海洋生物
(2014·枣庄)图a示意我国南极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布,图b是泰山站主楼照片。据图完成4~7题。
4.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5.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6.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7.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最关键的作用是
A.防寒保暖???B.防积雪融水进入 C.防强紫外线辐射?D.防大风积雪掩埋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山站,地处南纬69o。1990年,中山站的极夜时间起自5月24日,这一天,太阳似乎只是到地平线上报了个到,一会儿就钻进地平线以下,再也见不到它的笑容了。7月20日,太阳在地平线上怕羞似的露出一线光辉,这就宣告长达57天的漫长极夜结束了。这以后,太阳悬挂在天空的时间越来越长,进入11月份,太阳早晨3点钟出山,下午9点30分落山,到了11月25日,太阳天天在天上兜圈子,一直兜了54天,这可是真正不落的太阳。
(1)从11月25日开始,中山站进入了_________(极昼或极夜),太阳整日不落。
(2)请同学们回答,中山站一年中有54天太阳整日不落,可是为什么都是终年冰雪广布,气候严寒呢?
(3)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怎样做?
(4)为什么我国的四个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都选在2月?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对极地地区很陌生,也很感兴趣,所以本课补充了极地地区很多图片和视频材料,并适时引领树立探究极地地区奥秘的远大理想。并补充了我国在南极地区最新建成的泰山站信息,让学生学到生活中常用的地理,感到地理就在身边。
此外,本课还特别注重了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树立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因这极地地区也是认识地区中的最后一个,因此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仅适时点拨,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极地地区(第1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它的重要性。
【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阅读地图明确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
2、运用数据、图片、文字资料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3、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动物。
【教学模式】自学主导、教师导学、当堂检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综合归纳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走入两极
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象图片:
【过渡】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说到两极地区,我们大家都知道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那么大家现在回想一下上学期咱们学习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南极和北极在哪里?
2在南北两极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极地地区
观看图片,激发兴趣,勾起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记忆
回顾知识,解答问题
播放极地地区代表动物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旧知识并利于开启新知识的学习。
自主学习
研究两极
合作探究
探讨两极
合作探究
探讨两极
合作探究
探讨两极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参照课本第46—48页,自主完成助学第48页“学习过程”。(时间:8分钟)
要求:
1、在课本中标出重要的知识点
2、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符号标记出来
板书南北极比较表格:
【探究一】极地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多媒体展示北极和南极的区域地图并展示问题,检测学生总结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特点的程度。
【拓展】
怎么在极地地区图中又快又准认出的极地的中心和四周环绕的大洲或者大洋?
【小结】
【记忆检测】
【探究二】极地地区特殊的气候
请同学认真模拟阅读课本第49页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归纳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师巡视、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展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图片,让生更深一步理解极地地区气候的特殊性。
【拓展延伸】
请学生阅读课本 第49页思考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会这样设计?
提示学生可以从房屋墙板、窗户、立柱、房屋朝向等方面分析。
【探究三】极地地区特殊的动物
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交流熟悉的极地动物,师适时进行纠正总结及爱护动物思想教育。
【疑难探究】
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低?
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参照学习目标和课本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小组内交流讨论知识点和问题。

独立思考认真分析图,到讲台展示成果,
纠正错误。
【指图】
在北极地区图中指出北极点、北极圈、北极中心的海洋(北冰洋)及四周三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在南极地区图中指出南极点、南极圈、南极中心的大陆(南极大陆)及四周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说图】
根据图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纬度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海陆位置的特点。
【较图】
仔细比较极地地区图,小组合作交流、思考讨论、分析比较北极和南极地区在位置和范围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认图】
同位之间交流方法,自愿基础上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认图方法。
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认图方法。如在图中先找关键地方(北极地区图中先认准格陵兰岛,南极地区图中先认准南极半岛)。

观察表格,独自填出表格中位置范围和海陆分布差异两项。
全班分四大组进行接题比赛,在空白图中快速找出大洲、大洋及其他地理位置。优胜组有权检查其他组成员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他成员进行奖励或惩罚。
同位之间模拟对话北极熊和企鹅,初步感受南北极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特点,并在组内交流,统一结论。
一生表述组内统一结论,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组织语言总结。
【小结】
学生观察图片体验极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结合图片讲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加以对比。
思考南极和北极哪个地方更适合人类居住,进而回想上学期学过的北极居住人种—因纽特人,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因纽特人。

小组成员认真分析讨论,大胆探知
积极踊跃,发表观点
达成共识,整理答案(这样的建筑便于采光和取暖,还能减少近地面强风的吹袭。)
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极地动物
学生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同伴互助、疑难向老师询问,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本节课重点,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并对南北极进行各方面的联系比较。
通过全班检测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程度,锻炼学生的指图、说图、分析图的能力,并能有效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锻炼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趁热打铁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通过优胜组检查其他组,便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用极地地区特有动物对话和网络搜集的图片,既让课堂教学变得轻松,又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实现高效课堂。
新旧结合,自然拓展,并让生自主介绍所了解的因纽特人,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能够分析出海拔因素,但由于知识面有限,其他原因不能够分析明白,在老师引导介绍下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建构
总结两极
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利用多媒体出示极地地区知识框架。
结合知识框架总结本节课所学极地地区内容,并完成两极比较的表格:
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及纵贯整体的整合能力。
【当堂达标】
1、与南极洲不相临的大洋是 (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3、南极洲特有的动物是 ( )
A.海豹 B.驯鹿 C.企鹅 D.袋鼠
4、下面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冰天雪地的两极地区,也有生命存在
B.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但北极地区更为寒冷
C.北极地区是被陆地和岛屿包围的海洋,南极地区是被海洋包围的陆地
D.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虽少,但水资源丰富
5、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 D.企鹅和白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
6、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的弧线①和②上画上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同样是极地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低很多,其原因是( )
①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辐射强,吸收的热量少④南极地区没有定居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属于南极地区代表动物的是( )

A. B. C. D.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地图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关键点入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总的来说,整堂课完成教学目标,不过学生讨论还在老师设置的框架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教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识图说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今后应该进的地方:(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