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0-26 11:44:57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化学方程式化学粤教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 C + O2 ==== CO2点燃反应物生成物和、与等反应条件反应生成新知讲解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反应方程式, 简称方程式2、含义:(1)定性角度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2、含义:(1)定性角度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2)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
(粒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什么是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新知讲解各物质构成微粒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相对分子(原子)质量122×1612+2×16质量比关系12 : 32 : 44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读法:4、写法: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决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新知讲解(质量守恒定律)5.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1)根据实验事实,在左、右两边分别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左边写______________,右边写______________,中间用“短线”连接,若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则用“+”号连接。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使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再将短线改为等号。生成物反应物化学计量数  [注意] (3)化学方程式中的“===”不能读成数学代数方程中的“等于”,应读作“生成”或“产生”;(2)化学方程式中的“+”不能读成数学中的“加”,应读作“和”“与”或“跟”。
对于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何计算?
4×31∶(5×16×2)∶[2×(31×2+16×5)]
124 ∶ 160 ∶ 284[思考]:我们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配平标明条件4P+5O2 2P2O5步骤新知讲解①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号联结。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将横线改成等号。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 “△”表示)、高温、催化剂等,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 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查:检查以上各部分是否正确。有关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1)反应 条件只有一个写在等号的上方;若需 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等号上下方
(2) 点燃≠加热(△)
点燃≠燃烧(不能写燃烧)
高温≠加热(△)
(3)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在 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新知讲解(5)化学方程式所用符号(4)溶液中的反应 ,只有生成物中有难溶的固体物质时(反应物无不溶性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 ↓”。 指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的错误: (1)Mg + O2 MgO2(2)Fe + O2 Fe3O4(3)P + O2 P2O5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相等.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相等.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不相等,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未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Mg + O2 MgO22 2Fe + O2 Fe O4↓332点燃22↑ C + O2 CO2↑点燃课堂练习KClO3 ———— KCl + O2223MnO2Cu+ AgNO3 ———— Ag + Cu(NO3)222拓展提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 最小公倍数法找出关键元素O.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12 .再配平其他原子. 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把得到的数字写到化学式前面.拓展提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2.原理配平法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来进行配平.【例题】Fe2O3+CO——Fe+CO2 在此反应中,CO作为还原剂,它夺取氧化物中的氧,但由于氧化产物为CO2,因此也就意味着它一次只能夺取一个O,由于Fe2O3中有三个O,所以需要三个CO分子,即前面配上计量数3,同时生成三个CO2分子,所以CO2前面也配上计量数3,最后稍加调整即可配平.Fe2O3+3CO2Fe+3CO2 拓展提高3.奇数配偶法选择化学式中出现次数最多而且原子总数是一奇一偶的元素的入手.方程式左边O的个数为2,右边O的个数为5。先将左边的O的个数配为偶数,即O2前面配5,再相应配平.P+O2 — P2O5 4P+ 5O2 2P2O5 拓展提高4.定一法令组成较复杂的物质的计量数为1,确定其他各物质的计量数,若化学计量数不是整数,最后去分母即可.C2H5 OH + O2 CO2 + H2O上式中C2H2OH前配1,其他再相应配平。C2H5OH + O2 CO2 + H2O1233点燃 4.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①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③标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即“↑”或“↓”)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化学方程式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化学方程式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
目标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描述反应的时候,
用文字表达式:如碳的燃烧:
但是,这样的式子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表示出物质的质量关系。为了通用且表达完整信息,
如:
讲授新课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反应方程式, 简称方程式
分析: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3、读法:
(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写法: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决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5.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思考]:
我们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①写: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止一种物质的用“+”号联结。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目的是使“——”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使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后,要将横线改成等号。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常用 “△”表示)、高温、催化剂等,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 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
④查:检查以上各部分是否正确。
有关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拓展提高: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再配平其他原子.
2.原理配平法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来进行配平.
在此反应中,CO作为还原剂,它夺取氧化物中的氧,但由于氧化产物为CO2,因此也就意味着它一次只能夺取一个O,由于Fe2O3中有三个O,所以需要三个CO分子,即前面配上计量数3,同时生成三个CO2分子,所以CO2前面也配上计量数3,最后稍加调整即可配平.
奇数配偶法
选择化学式中出现次数最多而且原子总数是一奇一偶的元素的入手.

方程式左边O的个数为2,右边O的个数为5。先将左边的O的个数配为偶数,即O2前面配5,再相应配平.

定一法
上式中C2H2OH前配1,其他再相应配平。
令组成较复杂的物质的计量数为1,确定其他各物质的计量数,若化学计量数不是整数,最后去分母即可.
学生总结:
含义:(1)定性角度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2)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
(粒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
读法练习
[注意]
P + O2 — P2O5
配平
4P+5O2 = 2P2O5
表明条件
点燃
4P+5O2 = 2P2O5
(1)反应 条件只有一个写在等号的上方;若需 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等号上下方
(2) 点燃≠加热(△)
点燃≠燃烧(不能写燃烧)
高温≠加热(△)
(3)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在 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
(4)溶液中的反应 ,只有生成物中有难溶的固体物质时(反应物无不溶性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 ↓”。
练习
进行总结得出更好解题能力
提高解题能力
总结书写原则,避免出现错误
配平方法很多,找到更适合的方式
课堂小结
1.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
配平化学方程式.
注明反应条件.
标明箭号(生成物的状态).
板书
4.4 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短线或箭头相连
配平化学方程式.
注明反应条件.
标明箭号(生成物的状态)
4.4 化学方程式 第一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根据下面实验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Mg+O2 MgO
B.铝片放入稀硫酸中:Al+H2SO4═AlSO4+H2↑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钡:2NaOH+BaCl2═Ba(OH)2↓+2NaCl
D.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NaCl+AgNO3═AgCl↓+NaNO3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Fe3O4 B.Cu+2AgNO3═2Ag+Cu(NO3)2
C.2Fe+6HCl═2FeCl3+3H2↑ D.KCl+NaNO3═KNO3+NaCl
3.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P+O2P2O5
B.小苏打受热分解:NaHCO3NaOH+CO2↑
C.不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2Fe+3CuSO4=Fe2(SO4)3+3Cu
D.用食盐生产氯气和烧碱:2NaCl+2H2OCl2↑十2NaOH+H2↑
4.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酸雨形成原因:CO2+H2O=H2CO3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O2+CaCl2+H2O=CaCO3↓+2HCl
C.铜绿的形成:2Cu+O2+H2O+CO2═Cu2(OH)2CO3
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Na2O2+CO2═Na2CO3+O2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Fe与稀HCl:2Fe+6HCl=2FeCl3+3H2↑
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C.Ba(OH)2溶液与稀H2SO4:Ba(OH)2+H2SO4=BaSO4↓+2H2O
D.AgNO3溶液与稀HCl:AgNO3+HCl=AgCl↓+HNO3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
A.C2H5OH+2O22CO2+3H2O
B.C+2CuO2Cu+CO2↑
C.2KMnO4K2MnO4+Mn2O+O2↑
D.SO2+2NaOH═Na2SO4+H2O
二.填空题
7.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按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
(1)水电解   ;
(2)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   ;
(3)检验二氧化碳   ;
(4)氢气燃烧   ;
(5)甲烷燃烧   。
9.有一种技术可将糖[通式为Ca(H2O )b]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物质是沼气的主要成分.写出糖发酵进行无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指出a、b之间的关系   .
10.工业上制金属钛采用金属热还原法还原四氯化钛。将钛铁矿和炭粉混合加热进行氯化处理,并使生成的TiCl4在高温下用熔融的镁在氩气中反应可得多孔的海绵钛,这种海绵钛经过粉碎、放入真空电弧炉里熔炼,最后制成各种钛材。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请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如图是工业上用甲、乙制备化学肥料丙的微观示意图,其化学方程式为   。甲与氯化氢气体接触有白烟生成,常用于检验氯化氢输送管道是否泄漏,已知该白烟也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下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请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写出相应的否定例证。
错 误 观 点
否 定 例 证

溶液显碱性,就是碱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就一定是CaCO3沉淀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3.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   。
14.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图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名称下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为   .
四.推断题
15.铜和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造成酸雨的有害气体,最终得到的溶液呈蓝色,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C
5.A
6.B
二.填空题
7.2Al+Fe2O32Fe+Al2O3。
8.(1)2H2O2H2↑+O2↑;
(2)2KMnO4K2MnO4+MnO2+O2↑;
(3)CO2+Ca(OH)2=CaCO3↓+H2O;
(4)2H2+O22H2O;
(5)CH4+2O2CO2+2H2O。
9.2Ca(H2O)b=bCH4+(2a﹣b)CO2;a=b
10.TiCl4+2MgTi+2MgCl2。
11.2NH3+CO2CO(NH2)2+H2O; NH3+HCl═NH4Cl。
12.①Na2CO3。
②2H2O2 2H2O+O2↑(合理即可)。
③NaCl+AgNO3═NaNO3+AgCl↓。
④H2SO4+CuO═CuSO4+H2O(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3.(1)2H2O22H2O+O2↑;在一段时间内能持续提供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
(2)气态;如果导气管过长,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四.推断题
15.Cu+4HNO3(浓)=Cu(NO3)2+2NO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