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 表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的姿势 表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6 10:16: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最后的姿势
课题
最后的姿势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最后的姿势》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2008年5他也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特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在地震来临的瞬间,在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千秋老师高尚的师德与他对学生的无私大爱。文章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谭老师的敬意。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初读课文环节,播放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被带进课文的情境中来,在读中感悟。
挖掘动情的根源所在。本文的教学设计,紧扣文章的主旨“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反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章中几处描写这一姿势的语句,挖掘出这一姿势的内涵。
紧扣课文的品悟基点。本科教学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品读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刻谭老师的表现,学生深刻感悟这是谭老师爱与责任的表现,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的训练,提升了学生会对文章内涵的领悟能力。
学习文章的描写方法。作为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写作基础了。事实上,在学生的作文中,也经常不自觉地运用了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动作描写等)。因此,在本科教学中,结合课文,努力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明白这些方法在文章和表达上的作用,进而学会灵活运用。
学前准备
搜集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的资料。(师生)
搜集有关谭千秋的资料。(师生)
读课文,预习本课的生字与新词。(学生)
制作本课的教学幻灯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媒体导入,动情谈话,提示课题(用时:7分钟)
1.播放有关汶川地震的幻灯片,教师动情叙述,导入新课。
2.引导理解课题“最后的姿势”。
3.组织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有关谭千秋的资料。
4.幻灯片出示谭千秋简介。
1.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片,感受地震带给人们的创伤与感动。
2.思考:文中写的是谁的“最后的姿势”?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小组内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有关谭千秋的资料,初步了解谭千秋其人。
4.指名朗读谭千秋的简介。
1.在正确的选项后打“√”。
(1)2009年8月14日,谭千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
谭千秋是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
谭千秋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 )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扫清障碍(用时:18分钟)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适时点拨。
4.交流词语意思。提示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请教他人、查词典。
5.课件出示词义。
1.认真听教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小组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
4.交流词义。理解词语: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5.默读词义,加深理解。
选字组词。
废(墟 虚) (震 振)撼
树(吱 枝) (感 敢)动
(全 诠)释 (漱 喇)口
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情况非常危急。( )
(2)形容口才好。( )
(3)形容人的优秀品质。( )
三、再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用时:10分钟)
1.引导读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概括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提示:按照“谭老师上班——谭老师保护学生——震后人们的感受——赞颂谭老师”来划分层次。
4.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先自主归纳,然后小组合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
4.学生自由读文。
4.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
,他的职业是 。
5.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6.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谭老师保护学生?

7.谭老师保护学会说呢过的姿势是

四、总结要点,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作业。
3.组织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演习。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纪录作业:
抄写下列词语。
洗漱 废墟 震撼 感动 诠释
凹下去 吱吱响 大公无私
腾空而起 生死攸关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 地动山摇
3.参与地震来临时的逃生演习。
看拼音,写词语。
fèi xū xǐ shù
( ) ( )
quán shì zhèn hàn
( ) ( )
shēng sǐ yōu guān
( )
9.说说地震逃生的尝试。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细读课文,品读姿势(用时:15分钟)
1.导学: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提炼出一句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2.组织汇报。
3.引导理解课文中三次出现的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4.启发学生想象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组织研讨。
5.引导读文体会当时地震的情景。
6.课件出示描写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引导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适时指导,引导理解这段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引读:就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谭老师立即将——
设疑:谭老师在生死攸关之际,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学生的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组织表演谭老师保护学生的动作。
默读课文,提炼语句,用红笔画出来。
举手说出自己用红笔画出的句子。
深入品味课件上显示的三次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1)多种方式读描写谭老师保护学生时的姿势的句子。
(2)品味用词的准确性。(描写谭老师动作的词语:拉、撑、护)反映了谭老师怎样的精神?
4.说说想象的情景;小组研讨:如果当时谭老师先撤离了,这四个学生会怎样?
5.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文中是怎样描述地震发生时的情况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6.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地震来临时的场景的句子,体会连用三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2)朗读描写楼房要坍塌时的场景的句子,体会情况的危急和场面描写的作用。(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7.动情读句子: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会说呢过。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表现了他恪尽值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9.学生表演:小组内同学共同表演地震来临时的情景,模仿谭老师的动作。
文中三次描写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姿势,体现了他
的高尚品质。
11.读句子,回答问题。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此而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这句话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2.描写谭老师保护学生动作的词语是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

二、升华主题,颂扬师德(用时:10分钟)
1.引导再读课文,感悟任务品质。
2.引导个性阅读。
3.课件出示描写谭千秋牺牲时的姿势的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本句,感悟谭千秋高尚的品质。
4.引导换位朗读,体会谭千秋的精神的伟大。
5.引导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在学生眼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谭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6.组织合作学习,研讨中点句意。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从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说出令自己感动的理由。
3.把自己当作救援人员,动情朗读这段话。体会令人最感动的词语是“死死”,这个词语突出了谭老师誓死保护学生的高大形象。
4.把自己当作四个被救学生中的一位,动情读句子,体会谭千秋伟大的精神。
5.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联系全文思考日常教学工作中谭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6.小组讨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有怎样的含义?
13.如果你是参与救援的人员,你想对谭老师说些什么?



14.如果你是被谭老师护住而得救的学生,你想对谭老师说些什么?


15.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张开双臂,互助学生”,这姿势是爱的姿势、 的姿势、 的姿势、 的姿势。这姿势让人永生难忘,因此赞颂他

三、引导评价,缅怀英雄(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读一读救援人员,获救学生、一位老师的画,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引导评价谭千秋老师。
引导用文中词句评价。
3.引导个性评价:读着这样感人的课文,与谭老师高尚的二灵魂对话,你想对他说——
1.动情朗读这三段话,然后探究其作用。
(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谭老师的壮举。)
小组评价,赞诵英雄。
我自己想对谭老师说:
(把钱最想说的一两句写下来)
选择正确答案。
第9/10自然段对师生的而语言描写是( )描写,这样的描写作用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反衬作用 D.烘托作用
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四、总结全文,延伸大爱(用时:5分钟)
1.引导总结全文。
2.引导交流,延伸大爱。交流在5·12地震中,其他英雄的感人事迹。
3.播放展示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故事的幻灯片。
1.回读全文,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2.交流课前搜集的地震中英雄事迹的材料。
3.观看幻灯片,感悟师德的高尚。
18.5·12汶川大地震有很多老师为保护学生而失去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为他们立碑,碑文应该这样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抓住“爱与责任”这条情感主线,让父女情、师生情、无私的爱、悲痛的心交织在一起,以环境描写、场景描写及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切入点,读中析句,读中品文,读中悟情。采用多引读、填句、标注等多种方法,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及这样写对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作用,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本课教学对人物精神品质的感悟可谓深透,对文章写作特色的学习可谓全面,也正因为如此,使用的教学实践可能会更长些。第二课时可能会超时。因此,要达到真正全面深入的理解课文思想,学会课文写法,本课应以三课时教学最为妥当。
《最后的姿势》教学片段
抓关键词解句,读重点句悟情(教学重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谭老师在平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以为尽责的老师,那么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关键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师:谁先来读读描写谭老师语言的句子。
(生读“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抓关键的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生 :谭老师很负责,地震发生时先想到让同学们逃生。
师: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生:(齐读)“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你认为谭老师的喊声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是“快”一词。
师:这个词突出了什么?
生:突出了谭老师当时着急。
师:能读出谭老师当时着急吗?
(生齐读)
师:来不及多想就是毫不犹豫,就是本鞥。当遇到突然的灾难时逃难、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当大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本能是——
生:(齐读)“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师:谭老师的本能是呼喊学生逃跑。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教师,自己有保护学生的责任。这就是——(板书)尽职守。
师:这是地震刚发生时,谭老师的表现。那此时外界的情况如何呢?谁来读读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
生: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能读出什么?
生:当时情况很紧急。
师:字词有温度,标点有生命。从这三个触目惊心的感叹号中,我们也能读出——
生:情况危急。
师:这危急的情况预示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生:房屋随时会倒塌,人们有生命危险。
师: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谭老师的表现,你还能看出什么?
生:谭老师很镇定,一点儿不慌乱。
师:是啊,危难之际,谭老师没有惊慌失措,这就是临危不惧。
生:谭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只想到自己的学生。
师:是啊,危难之际,谭老师以学生安危为重,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就是(板书)无私大爱。
师:谭老师恪尽职守,对学生无私大爱的行为,正是谭老师人生信念的体现。
生:(齐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赏析:这部分课堂教学非常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刻地感悟了人物的思想品质。但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抓住了一个字、三句话,但也就是在这一个字、三句话的不断品读与玩味中,学生体会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谭老师的临危不惧,谭老师的大爱无私。好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提纲挈领,以点带面,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词句,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在朗读中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词语训练促理解,标点解释也动情(教学重点)
师:谁再来读一读描写谭老师动作的句子?
生: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师:谭老师有哪几个动作?
生:拉、撑、护。
师:谭老师为什么要把双手撑在课桌上?他是在用什么护住自己的学生?
生:谭老师事项保护学生,想让水泥板、砖块压在自己身上,不要压在课桌上。谭老师是在用自己的身体互助学生。
师:谭老师是想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撑开一把生命的保护伞,此时,他已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了。
师:这三个再平常再普通不过的动作,此时却是关乎生死的抉择。因为此时——
生:(齐读)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师:从这环境描写中,你感受到当时的情况怎么样?
生:情况危急。
师:和地震刚发生时相比呢?
生:比地震刚发生时更危急了。
师:此时,你联想到了哪些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
生:十万火急、燃眉之急、火烧眉毛、千钧一发、生死攸关。
师:就是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的一拉,一撑,一护才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留给了自己,充分彰显了他大爱无私的高尚品质。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生:侧面烘托。
师: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内容,男生读环境描写,女生读谭老师的表现。
(生分角色朗读)
师:(引读)地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师:这一串沉重的省略号暗示着我们,谭老师——
生:遇难了。
师:此时,它化作了谭老师的滴滴鲜血流淌在废墟里;此时,它化作了滴滴泪水流淌在我们心田里。谭老师遇难了,他那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姿势成了永恒的瞬间。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
生:(齐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师:谭老师整式一个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赏析:这部分课堂教学延续了上部分的“抓关键词解句,读重点句悟情”的教学手法,但这里更吸引我们的是教师在教学时以词语的训练来渲染气氛,以标点的解释来引导悟情,即“师:此时,你联想到了哪些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生:十万火急、燃眉之急、火烧眉毛、千钧一发、生死攸关”——这一小步的教学整式充满智慧,既对学生进行了词语积累的训练,又使学生透过这些意思相近的成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而“师:这一串沉重的省略号暗示着我们,谭老师——生:遇难了。师:此时,它化作了滴滴泪水流淌在我们的心田里。谭老师遇难了,他那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姿势成了永恒的瞬间!那张开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这一小步教学,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名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深的情商。这样充满想象的描述,形象而具体,谁能不为之动情,谁能不为之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