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瑞金 请阅读81页内容,结合课本79页《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思考:红军为什么会进行长征?一、告别苏区——战略转移去远方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告别苏区——战略转移去远方 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对红军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围攻中央苏区,企图消灭红军。
蒋介石在南昌检阅参
加第五次围剿的部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告别苏区——战略转移去远方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率领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御敌于国门之外”,反对诱敌深入——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胜利或者死亡”——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军事战略上的左倾错误(p81相关史事)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血战湘江——置之死地而后生 血战湘江后,如果你是当时红军的一员,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此时你会坚定的拥护博古、李德去湘西的主张吗?李德(共产国际顾问):去重兵把手的湘西毛泽东(“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遵义新生——命运的转折
时间
1935年1月
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
人无三分银。遵义会议旧址 会议室纠正、肯定、选举、取消内容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遵义新生——命运的转折 五军团政委李卓然回忆说:我到遵义后,毛泽东同志当天就在他的卧室接见了我……当我谈到部队已经怨声载道时……毛泽东同志肯定了我反映的情况很重要,并要我在会议上发个言。
——李卓然:《参加遵义会议》,载《星火燎原丛书》 (二),第15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万水千山——风雨侵衣骨更硬复出首战受挫(一渡赤水):土城战役发扬战略精髓:四渡赤水永不言弃的力量
信念的力量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万水千山——风雨浸衣骨更硬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万水千山——风雨侵衣骨更硬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五、会师陕甘——掀开革命新篇章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五、会师陕甘——掀开革命新篇章会宁会师:1936年10月,洪一接应红二、红四,
三大主力 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五、会师陕甘——掀开革命新篇章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接应红二、红四,
三大主力 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860007000红一: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 小组讨论: 结合学案材料及课本84页材料研读,
讨论长征的意义是什么?长征的精神究竟
是什么?材料1 “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 李一氓回忆说,陕北人民看见来了一支队伍,感到很迷惑,说他是中央红军呢,一个个破衣烂衫,瘦骨嶙峋。有的光着脚,有的穿着草鞋,穿得衣服颜色不一,很单薄、很烂,连老百姓穿的都不如,实在像一群叫花子。这就是红军到达陕北的狼狈形象。8万红军从一个南方的鱼米之乡被追赶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陕北,而且只剩下7000多人,个个“皮包骨”,破衣烂衫的,因而有些人发生悲观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 材料6 长征途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大半个中国。其中,中央红军转战11个省,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0余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4公里。在共计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重大战役,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共经历重要战役600余次,共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地方武装百余个团,俘虏2万余。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1955年首次将帅授衔时绝大多数参加过长征。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其中,10位元帅中有9名参加过长征。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 材料3 1965年3月24日,毛泽东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说:“我们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三十万军队剩下了二万五千人。这就有收获了,头脑清醒了,高兴了。这之后党顺应历史的发展,抓住每一个机遇,阔步向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夺取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4 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抛弃实质的观察,是因为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材料5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材料7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三省。1936年10月10日,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意义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忠诚爱国、勇于承担、知错就改、顾全大局·······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后相关资料
纪录片:2017八集纪录片《震撼世界的长征》、
2018国际版纪录片《长征》
书籍:《红星照耀中国》 (美)埃德加?斯诺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哈利森?索尔兹伯里
文艺作品:声乐套曲《长征组歌》、1996电影《长征》
公益广告:《金色的鱼钩》
娱乐游戏:VR《七律?长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思考1 请阅读81页内容,结合课本79页《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思考:红军为什么会进行长征?
二、血战湘江——置之死地而后生
观看视频并思考:血战湘江后,如果你是当时红军的一员,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此时你会坚定的拥护博古、李德去湘西的主张吗?为什么?
三、遵义新生——命运的转折
◎小组讨论1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四、万水千山——风雨侵衣骨更硬
自学环节:请根据82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依次说出红一方面军遇到了哪些难关?除了自然环境上的困难,红军还面临着什么困难?
四渡赤水—— —— ——翻雪山—— ——
五、会师陕甘——翻开革命新篇章
自学环节:请在课本上标出红军两次会师的时间及地点。
六、长征之魂—我们永远在路上
◎小组讨论2: 结合所学及以下材料,讨论长征的意义以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材料1 “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李一氓回忆说,陕北人民看见来了一支队伍,感到很迷惑,说他是中央红军呢,一个个破衣烂衫,瘦骨嶙峋。有的光着脚,有的穿着草鞋,穿得衣服颜色不一,很单薄、很烂,连老百姓穿的都不如,实在像一群叫花子。这就是红军到达陕北的狼狈形象。8万红军从一个南方的鱼米之乡被追赶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陕北,而且只剩下7000多人,个个“皮包骨”,破衣烂衫的,因而有些人发生悲观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材料3 1965年3月24日,毛泽东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团说:“我们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外国人认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很光荣,我们也说光荣,没有被消灭掉。可是,那是犯了错误的结果,三十万军队剩下了二万五千人。这就有收获了,头脑清醒了,高兴了。这之后党顺应历史的发展,抓住每一个机遇,阔步向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夺取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4 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抛弃实质的观察,是因为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5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材料6 长征途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大半个中国。其中,中央红军转战11个省,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0余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4公里。在共计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重大战役,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共经历重要战役600余次,共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地方武装百余个团,俘虏2万余。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1955年首次将帅授衔时绝大多数参加过长征。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其中,10位元帅中有9名参加过长征。
材料7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三省。1936年10月10日,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材料8 长征到达遵义后,红军战士还同当地省立初级师范的篮球队进行过比赛。朱德总司令亲自上场并屡屡得分。比赛之后 ,师范篮球队全体队员参加了红军。报道这场比赛并认为 “ 红军技能更高 ” 的记者是陈云,刊发此报道的《红星报》主编则是邓小平。
长征的意义:
长征精神的内涵:
课后小组活动一 课程新探:就以下两个主题查找相关资料
1.长征中的女性 2.长征中红军如何处理少数民族关系
课后小组活动二 在红军胜利80周年时,央视播出了公益广告《金色的鱼钩》。如果你是广告策划师,你将如何设计出一则纪念长征且能打动人心的公益广告?(请说明理念、广告词、使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