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6 09:59:03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目标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
2.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
3.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4.领会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理解长征精神。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湘赣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失利50万 8万博古、
李德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1933年
至1934年战争的胜败,力量的多寡是次要的,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长征的原因长征的开始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地点: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初期的情况4.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幼稚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
占遵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血战湘江红 军 四 渡 赤 水出奇兵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遵义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用兵如神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吃的野菜红军吃剩的皮带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会师 长征是一部艰苦卓绝的行军史,也是一部破尽万难的奋斗史。穷山恶水、补给艰难、敌兵围追,长征中的艰苦世所罕见;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4名将士牺牲,大约每12人只有1人到达陕北,长征中的牺牲难以想象。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排除万难。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占总数的87%,其中:元帅9位,大将8位,上将48位,中将157位。——《数字看长征》
两则材料说明长征的胜利
有什么重要的意义?005冲破四道封锁线渡乌江
占遵义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攻占腊子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血战湘江1.作家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此处“行军”“撤退”是指(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井冈山会师
2.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3.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AC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吴起镇???C.井冈山会师??D.会宁会师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BD 精神从不因岁月洗礼而褪色,胜利从不因山河变迁而淡薄。长征的脚步虽已渐行渐远,但长征精神以其特有的魅力,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博古,原名秦邦宪,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