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结构(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0-26 14: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特点。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厚度、物质形态及组成。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地震波分类及特征是什么?
(2)地球内部圈层与界面依次是什么?
(3)地壳范围及厚度变化规律?
(4)地幔范围及分层是什么?
(5)地核范围及分层是什么?
(6)地球外部由哪些圈层组成?
(7)大气圈特征是什么?
(8)水圈特征是什么?
(9)生物圈特征是什么?
基础梳理(1)地震波分类及特征是什么?纵波(P)、横波(S);
纵波在固、液、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
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
慢。(2)地球内部圈层与界面依次是
什么?(3)地壳范围及厚度变化规律?基础梳理地表—莫霍面;平均17km、大陆33km、海洋6km、高山高原60-70km。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4)地幔范围及分层是什么?地壳—地核;下界面距地表2900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岩浆的发源地主要在软流层。(5)地核范围及分层是什么?基础梳理古登堡面—地心,2900km以下;内核和外核。(6)地球外部由哪些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7)大气圈特征是什么?基础梳理生命生存基础条件;高度增加,密度迅速下降。(8)水圈特征是什么?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9)生物圈特征是什么?存在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因素。想一想: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是否相同?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特性,“透视”地球的内部结构。1、理解地震波
仔细阅读教材25页图1-21,回答以下问题。
(1)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
如何得出结论?
(2)莫霍面处,波速有什么变化?
(3)古登堡面处,波速有什么变化?重难点突破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横波和纵波速度在此处明显加快。纵波速度变小,横波消失。横波纵波17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 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由固态转为液态思维启迪思考:地震发生时,地面的人和轮船上的人分别会有什么
感觉?为什么? 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首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摇晃。轮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 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2、区分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2、区分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重难点突破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深度为
80-400km,呈熔融状态,为岩浆
主要发源地之一。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平均深度为100-110km。 地壳平均厚度为17km。重难点突破莫霍面古登堡面平均172900固态固态液态固态硅酸盐类矿物硅酸盐类矿物以铁、镍为主3、区分地球内部结构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氮和氧;2000—3000km,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范围: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断循环之中。重难点突破4、地球外部圈层拓展 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1.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课堂测验D
2.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
B 黄土高原
C 大西洋
D 刚果盆地C课堂测验3.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 (  ) A.由地壳中坚硬的岩石组成 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组成D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 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小 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生物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