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6 13: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世界政治格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终于从量变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维也纳体系
凡---华体系
雅尔塔体系
(含义、实质)以欧洲为中心
苏联解体标志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局瓦解和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思考集中体现对抗方式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冷战爆发的原因)
根据教材和材料进行归纳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欧洲为中心→美苏两极格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西欧衰落 依附于美国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美国发动冷战的实质
美苏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到社会主义幽灵的威胁。
 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那么……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摘自丘吉尔1946年演说丘吉尔演说中的“铁幕”指的是什么?苏联及共产主义的势力英国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什么是“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直接的军事行动外的其他一切敌对形式。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等。1、由于直接诉诸战争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刚刚饱尝世界大战之苦的各国人民反对战争
3、双方均拥有核武器,一旦核战争爆发,将两败俱伤
原因: (了解)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7年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1948年马歇尔计划1949年经互会1949年北约1955年华约二、冷战表现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冷战的开始1.“自由国家”是什么性质的国家?2.杜鲁门的真实意图是什么?3、从杜鲁门讲话目的可以看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指资本主义国家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公开反共反苏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援助”的目的是什么?思考:美国想通过“彻底治疗”的实质是什么?
与杜鲁门主义的异同?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同:“一个胡桃的两半”,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歇尔计划是杜义在经济上具体运用;实质同;
异:公开的政治手段;隐蔽的经济手段
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
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
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增强西欧各国间联系,促使西欧走向联合,
削弱了美国霸主地位从目的看:从长期效果看:马歇尔计划产生哪些影响?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家与国为什么会分裂?
是谁在主宰这一切?重点在欧洲“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机另一侧是什么样?眺望亲人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1949北约1955华约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积极影响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促进了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客观上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消极影响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形势紧张;
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启示坚决反对世界霸权主义;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明显的战略平衡作用。
  A级(又称“阿尔法”级)是前苏联第三代攻击核潜艇,也是一级充满神秘色彩的核潜艇。该级艇长81.5米,宽9.5米,水上排水量2310吨,水下排水量4320吨,A级的另一特点是使用钛合金建造艇壳,极限潜深可达700米,这也是世界潜艇之最。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前苏联“飞毛腿”导弹美国在亚洲发动热战的原因:根本原因--美国在亚洲的军事优势明显,企图称霸亚洲。
主要原因--亚洲相对于欧洲来说是美苏势力范围的“真空”,因而较量和争夺激烈
直接原因--亚洲正处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高潮期,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为美国介入提供了机会。思考(1950—1953年)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影响:中美关系破裂,冷战扩大到亚洲 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中国向越南提供20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以上是无偿援助,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是越南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之一。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一、两极格局---
(二战结束—1991苏联解体)

表 现
二、冷战与热战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 峙冷战:原因、表现、影响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极格局的形成课堂小结:重点--心中和平世界才会真和平
愿人类的天空永远是湛蓝的
永远没有一丝阴霾
让和平的玫瑰永远灿烂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