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名言欣赏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6 怀念母亲季羡林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学术交流演讲时季羡林与温家宝总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怀念母亲
其中写到季羡林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熟练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挚寝频朦胧凄斑篇真不安席字词正音繁凉可见一目zhìqǐnpínqīménglóngbānpiān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薄暗:
沮丧: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词语积累灰心失望。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心情跳跃、涌动。(感情)真诚恳切。婉辞,指父母死亡。无法安然入睡。终身的遗恨。昏暗。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生身母亲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1.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研读生身母亲一: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研读生身母亲二;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浏览了以上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寝不安席?1.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2.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和“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3.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还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谈体会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季老觉得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的话:
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老又为什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他想到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3、文章开头与结尾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的,从而前呼后应1、这篇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开门见山学习写作方法,灵活应用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起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我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篇课文中间部分都用当年的日记来叙述,你觉得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哪里?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