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2课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2课时(习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26 14:4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的行为 第2课时》 习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母鸡孵卵 B.蜜蜂采蜜 C.老马识途 D.婴儿吮奶
2.下列现象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
A.母鸡孵卵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小狗做算术题
3.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 )
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
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
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
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其意义是( )
A.便于找到食物 B.能够逃避敌害
C.便于找到配偶 D.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生活环境
5.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
/
6.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着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子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
B.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C.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
D.以上三项说法都对
7.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
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
二、综合提升
8.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刚出生的小袋鼠眼睛还睁不开,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2)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幼小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低等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黑猩猩的该行为必须建立在 _____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
(3)你听说过“狼孩”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但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疾病,当年只有10岁.从这一故事中你能认识到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食。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____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章鱼等____(填“低等”或“高等”)动物也可以形成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后天学习行为越复杂。
10.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找到食物的时间/秒
第一次
267
第二次
193
第三次
90
/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花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_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____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动物的行为 第2课时》 习题答案
一、基础达标
1.【答案】C
【解析】A.母鸡孵卵属于先天性行为,是母鸡一出生就具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
B.蜜蜂采蜜属于先天性行为,是蜜蜂一出生就具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
C.老马识途是马在后天路途中不断学习而形成的行为方式,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C符合题意;
D.婴儿吸奶是婴儿在一出生就具有的行为方式,属于先天性行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是鸟类的育雏行为,是一种先天性的繁殖行为
6.【答案】D
【解析】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
7.【答案】D
二、综合提升
8.【答案】(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学习 遗传[来源:学科网]
(3)学习行为有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就很难学会
【解析】(1)题干中小袋鼠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题干中幼小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学习行为,低等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黑猩猩的该行为必须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期的,不能错过,狼孩就是因为错过了这一关键期,才造成题干所述的结果.
9.【答案】(1)摄食 生活经验 学习 (2)低等 后天学习 后天学习
【解析】(1)章鱼第一次捕食时撞到玻璃板上,可见章鱼先天不具备绕过玻璃板捕食的能力。经过多次碰撞后,章鱼学会绕道捕食,这一行为是后天积累一定的经验而获得的。(2)猴子属于哺乳动物,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哺乳动物比软体动物更高等。猴子只要碰撞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食,可见高等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更复杂。
10.【答案】(1)/
(2)后天学习 信息 (3)高等 遗传物质
【解析】(1)据表中数据绘图如解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