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导学案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10.12
备课
教师
初三化学组
教学
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
2.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教学重点难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
中考考点和课标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
准备
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主备教师导学设计
个案完善
温故互查
设向导读
自学检测
巩固训练
拓展探究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酒香不怕巷深.湿衣服晾干.说明了什么化学问题?体温表打碎后汞球不见了又说明了什么?_ 。
阅读课本P48-49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如:
二人小组讨论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你对分子原子有何认识?
(1)物质是由微小的__、__构成的。
(2)分子原子_____真实存在的(填“是”或“不是”)
(3)从上述“品红扩散实验”所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你一瓶酒精和一瓶水,设计实验证明分子运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细阅读课本P49图3-2、图3-3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2]从图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①______、______是真实存在的
②分子、原子很____(填”大“或”“小”)
③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
④图3-3说明我国已经操纵_____(填“分子”或“原子”)的阶段。
阅读课本P49,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3]分子、原子有哪些性质?
(6) 举例说明分子、原子的特性:
①分子、原子的m、v均很____如:扎得很紧的气球,一段时间后,气球仍然会缩小。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子、原子都是不断的_____的。例如;生活中,“闻得气味、衣服凉干、扩散现象、溶解、挥发”等现象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阳光下,湿衣服干得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子、原子间都有一定的____。如“热胀冷缩”、“物态变化”就是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______变化的结果。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性质___(填“相同”或“不同”)如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的性质_ 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则不能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气体受压,体积缩小,说明了( )
A.分子运动减慢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间隔变小?D.分子体积变小
3.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分子、原子都是虚拟的粒子,不是真实存在的
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
4.请用分子原子的性质解释说明下列事实
①酒精要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__。
②气体比固体液体更易压缩的原因 。
③液态氧和气态氧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____________
④水银体温表测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
1.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D.分子、原子都是真实存在的
2.“墙外开花,墙外香”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内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3.10 m3的氧气可以压缩到2m3的钢瓶中其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分子不运动了
4.阳光下湿衣服干的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下列实验可用分子的特性来解释说明,请将其原因用序号填写在后面的空格里
A.分子很小 B.分子或原子间有间隔
C.分子或原子在不停的运动着 D.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E分子由原子构成
①10 mL酒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____________。
②酒精瓶口未封时。一段时间后酒精消失了____________。
③糖放在水中,不见了,水却有了甜味____________。
④物质间有三态的转变_______。
⑤假如一滴水的分子个数由10亿人同时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______。
⑥水分子破裂后得到氢和氧两种原子___________。
⑦氢气能燃烧、而氧气不能燃烧__。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 ,由实验1得出结论是 。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由: 。
课堂
小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中学导学案
科目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10.15
备课
教师
初三化学组
教学
内容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中考考点和课标要求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
准备
分子结构模型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主备教师导学设计
个案完善
温故互查
设向导读
自学检测
巩固训练
拓展探究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1)分子的性质有哪些?
(2)酒精挥发属于 变化,这是因为酒精的分子 变大,同时说明酒精的分子在 。
1.分子、原子的概念
阅读课本P50,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分子、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的最小粒子。
(2)我们知道,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而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和 构成,那么,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 (填“过氧化氢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 当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破裂后,变成了新的水分子和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没有了,水分子和氧分子____(填“还”“ 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
[问题2]分子原子有何区别、联系?
(3) 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而_______不可分,____ 只是重新组合成_______。
(4)分子原子、物质的关系:
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一般是由___构成,金属、稀有气体等物质是由_____构成。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是由 构成的,化学反应时_ 破裂重新组合新的____(填“分子”“原子”)。
2.从微观粒子看世界
[问题3]物质发生变化时,微观粒子是否改变?
阅读课本P50,回答下列问题: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变化,只是分子的_____改变。例如;水沸腾时水分子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的_____变大;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变化,变成了新的___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时过氧化氢分子发生破裂,变成了新的分子_____ 和______。
3.从微观粒子看物质分类
学生二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4]如何从微观角度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
(6)由同种____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只有____。由不同种____构成的物质都是混合物;例如:空气中含有____ ____ ______ 等多种分子。
(7)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讨论后回答:
①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②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③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_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在化学变化中,____可分,而____不可分。(填“分子”或“原子”)
2.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
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
B.闻到花的香味
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D.白糖溶于水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3.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4.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下列微粒符号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2.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
A.体积大小的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
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3.假如你是一个水分子,你在水世界旅行时,下列不可能是你的所见所闻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分子之间有间隙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
D.水分解就是把水中的氢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C.食物变质----分子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空气??? C.高锰酸钾??????D.二氧化碳
1.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02的示意图,请从图中找出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已知
组成:_______ ;
结构:________ ___;
性质:_______
变化:___________ 。
课堂
小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