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说课稿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颐和园 说课稿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6 19: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6 颐和园 说课流程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优美语言,让学生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过程目标: 在读书、深入读书中,通过合作开放式交流,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3、 情感目标:在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中,激发孩子们对颐和园的热爱。教学重难点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让学生观看颐和园的一些图片,并说一说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二、学习生字词长廊 大殿 神清气爽 耸立
琉璃 眺望 金碧辉煌 葱郁
画舫 佛香阁 姿态不一
隐隐约约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1、学生结合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进行自学。(提示如下):
  (1)初读,想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2)细读,你认为颐和园哪处景点美丽,画出能体现景点美丽的词句,在旁做批注。
  (3)品读,把自己感悟到的“美丽”读出来。2、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1、学法总结。
  2、师说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在四人小组中通过合作学习找也最能体现万寿山美的特点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一景点。
  3、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学习所得,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万寿山。合作学习昆明湖部分(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 ? 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 ? 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 ? 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 ?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 ? 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板书设计
? ?颐和园
游览顺序???? 长? 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姿态不一????????
????? ??????????(大???、?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