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人民版5.2 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件(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5.2 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件(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7 15:3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基本要求:①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②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
③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说明:本课的关键词是“突破”


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二、中美关系解冻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对中国、世界的影响

重返



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1、联合国简介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亦《联合国家宣言》 。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2、历史渊源

1、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台湾占据;

2、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
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
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呼声日高。
第三世界力量兴起,成为国际舞台的重要力量。

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3、具体原因

(1)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2) 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 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开始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自身实力强
朋友多
美国人撑不住了
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寻求中美关系改善。
联合国,俺中国又回来啦!
准备接驾吧!!!



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4、历史性的一刻
情境在现:假如你是出席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团的成员,此时的你能够看到什么场景?
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大,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1、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放声大笑。

一、中国重返联合国

5、历史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2)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之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奠定基础。(国际方面)

A、中国被承认为合法国体
B、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了发言权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习近平会见特朗普

材料二:1960年代,是中国对外政策急剧变动,中国外交陷入严重动荡和自我孤立境地的一段灾难性的时期。1966—1969年四年时间里,不仅没有与一个国家建交,反而还因为输出革命或激情宣传,致使总共53个建交国或半建交国中,近30个国家先后与中国发生外交纠纷,一些驻外使馆被迫关闭或外交关系降格,印尼等四五个国家还先后与中国断交。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外交),217页
材料一:由于1959年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撤退了所有专家,中止了一切援建项目的合同,两国关系交恶,双方不止一次就边界问题相互指责。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外交),268页
60年代中国外交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中苏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
材料三:在估计苏联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的严重形势下,四位老帅(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注意到美国政府表现出来的缓和姿态,率先提出了打美国牌的设想。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经过反复权衡之后,也认识到了这一策略手段的战略意义,因而下决心摆脱一切束缚,批准同美国接触并全面缓和关系。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外交),293页
中国的破解困局的方式是什么?
材料四:在美苏军备竞赛中,苏联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其所拥有的核武器总重量已经超过美国,导弹能力也将在1970年与美国相匹配,打破了美苏军事力量的平衡。美国在越南战场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国际地位下降,在对中国的敌对、孤立和封锁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美]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第一册,3页
美国为什么想要缓和中美关系?
国家利益
美国
中国
苏联



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
面临苏联压力
和平解决台湾
问题的需要
中国外交陷入困局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西欧和日本对美国提出挑战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灵活性
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一、中美关系解冻


1971年4月 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1978年12月 《中美建交公报》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1年4月 美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年2月 尼克松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12月 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
1.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2.是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
3.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4.推动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在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和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在台湾问题上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方案,实际上是一个明目张胆的“两个中国”的提案。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周恩来想当时秘密访华的基辛格表示:中国不再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但是中国绝对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的安排。
──人民版必修Ⅰ,89页
国家利益
原则性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邦交正常化原因

(1) 中日双方国家利益的要求;

(2) 中美关系改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这使长期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佐藤内阁十分被动,它的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在这种形势下,有政治远见并勇于行动的田中角荣取代佐藤出任首相。他明确地说,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


A、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改善同邻国关系。

B、 日本经济实力提升,外交政策调整。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2、邦交正常化过程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目的:改变中日敌对关系,结束不正常状态,
建立外交关系。
成果: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联合声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2)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对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了1200亿美元国家间的赔偿要求
对日本的?
国民赔偿没有放弃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3、邦交正常化历史影响


(1) 结束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开始两国关系的新起点;

(2)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日本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之后,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展开交流合作。
1952年4月27日,台湾当局与日本签订所谓的“日华条约”,双方宣布“结束战争状态”,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 。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4、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1)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如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
(2)领土争端问题。(领土问题)

知识延伸:中日关系回顾
十九世纪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始终处于东亚乃至世界中心大国的地位,日本则为该地区的一个边缘国家。
然而,从19世纪后半期,日本成功地崛起为一个大国,中国则从大国地位跌落下来。
中国摔得
很惨
汉唐到宋朝:学习中国。
汉倭奴国王金印、遣隋使、遣唐使
蒙元时期:东征日本失败,神风。
大明王朝:中日冲突,日本弱势。
倭寇、朝鲜问题
清末民国:中日矛盾激烈,走向对抗,中弱日强。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侵华战争等
解放战争时期:扶蒋反共
新中国初期:敌对关系







恢复合法席位
实现正常化
邦交正常化
断交、撤军、废约
关键


台湾













操纵
拒绝
不承认、敌视
结盟
追随美国敌视
统一
阻碍
新时期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谢谢同学们的参与!
同课章节目录